“被……给VP”句式中“给”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给VP”句式是被字句的一种,书面化地“被”与口语化的“给”的结合使其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句式;“给”主要用于口语,有较强的表达力,因此,一直受到语法学家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对“给”的性质、功能以及“给”的语法化研究较多,对“被……给VP”中“给”的功能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诸如“加强语气/语势”这样比较笼统的说法。  本文首先回顾了语法学家对“给”的性质、功能以及“给”的语法化的研究成果,认为“被……给VP”句式由“给NPVP”句式经变化得来。然后对比分析有给被字句和无给被字句的谓语动词结构,发现有给字句的谓语动词结构主要形式为“表示动作行为事件的动作动词V1+表结果状态事件的结果动词V2”,得出有给被字句与表结果义的动词有联系。然后对“被……给VP”句式作家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作者地域、留洋与否、作家写作风格对该句式的使用有很大影响,得出:地域为北方的作家比地域为南方的作家使用该句式频次高;未留过洋的作家比留过洋的作家使用该句式频次高。最后对“被……给VP”句进行去掉“给”的测试,对被字句进行添加“给”的测试,对去掉“给”语用效果发生改变的句子和添加“给”后不合适的句子类型进行归纳并对其原因做出探索性分析,利用这种添加去掉前后的对比分析,结合第3章得出的有给被字句谓语动词的主要结构形式,从语篇的角度探析得出“给”的功能是增强结果实现义和突出遭受义,产生了它对动词语义、谓语结构、句式、语篇环境等的选择,从而为有些“被……给VP”句子不能去掉“给”,有些被字句不能添加“给”提供了一种解释。
其他文献
《聊斋志异》继承了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点,既有浓厚的梦幻理想成分,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逼真描绘,而其中梦作品的成就更是不容小觑。《聊斋志异》中很多经典篇章
威廉·福克纳是上世纪前半叶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无论从表现内容和创作技法上看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作品的重要性,关于他的研究成果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