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文轻武”是中国封建的传统思想,在专制科举时代,文者自傲而武者自卑,至民国时期思想守旧者常论:“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严重轻视体育运动,甚至于一般知识分子,常以文弱自夸。中华民族更因种种关系,民心像散沙的状态,这种民族性导致国风萎靡、国民体质衰弱。毛泽东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事物成功的前提都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而强健的体魄更需要提倡全民体育。抗战爆发后,为战争服务的高等人才严重不足,加之日本军国主义对教育机关的疯狂破坏以及“高师改大”运动影响,国内师资短缺。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除了发展经济和军事外,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提出“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方针。师范教育重新得到了重视,1938年7月,民国政府命廖世承组建筹备委员,在战火弥漫之际,于湖南蓝田创设国立师范学院,1938年12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是抗战时期第一所国立师范学院,成立时间最早,其成就是抗战期间所办师范院校最高的。本文以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着眼点,以掌握到的史料和文献为基础,以历史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充分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背景,从国立师范学院的创设缘由、国师体育系科的设立、国师的体育教育实践、国师体育教育的特征等方面全面深入系统分析。最后探讨国师体育教育的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对研究的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等做具体说明。第二部分为研究的开端,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了仔细梳理,对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情况,以及体育系科的设立做了详细的介绍,此外,介绍民国时期主流的体育思想,以及国立师范学院主要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并介绍了其对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的影响。第三部分以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实践为研究主题,详细介绍了国师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完善体育教育制度,举办参加体育竞赛,开展学术交流,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等。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四部分则对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其特征包括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兼收并蓄的课程体系以及课外活动的严密性与丰富性。最后,结合当前体育教育热点问题,总结国立师范学院体育教育的历史影响,着重探讨其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