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及网络技术在政府事务中的运用逐渐频繁,一门研究政府运用电子及网络技术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学科—电子政务悄然兴起,建设电子网络政府,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的潮流之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前后相继的四个时期。一是办公自动化阶段,尝试着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载体来辅助日常行政事务的办理;二是上世纪90年代,金桥、金卡、金税、金关等众多“金字工程”的开启,我国政府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海关部门等系统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为电子政务的全面深入发展提供了支持。三是1999年,国家牵头召开了“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电子政务工程在我国的正式启动。至此,我国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社会公众和团体组织提供权威的信息发布,并实现人工办公向网上办公的转变,大大提高了行政办公的速度和效率;四是本世纪开始,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应用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也逐步脱离初期的混乱和不规范,逐渐走向正规化轨道。然而同时,我国电子政务仍然客观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重使用轻整合等诸多不足。本世纪初,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结构不断被重塑,电子政务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期望;碎片化的社会生存状态,使得普遍诉求和共同意义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寻。个性化、智慧化、交互性和民主化成为全媒体时代电子政务发展的新需求,亟需以公民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治理中的自治与合作原则。因此,全媒体时代的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在技术层面消除数字鸿沟,提高电子政务的利用效率;加强信息管理,树立电子政务安全意识。制度层面,需要以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为导引,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培养应对能力为手段,促进制度建设的常态化、高效化:在社会层面,要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政意识,提升理性表达诉求的能力,提高参政素养,维护电子政务的民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