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起,并购市场火热升温,业绩补偿承诺作为并购交易双方的增信行为开始出现在中国A股市场。业绩补偿承诺是由并购交易双方签订的,由标的企业或其大股东就交易标的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业绩向主并企业做出承诺,当交易标的在约定期间内未能完成协议约定的经营业绩时,须向主并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近年来,伴随着业绩承诺到期,商誉爆雷事件频发,业绩承诺的负向效应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主并方的视角聚焦于业绩承诺的激励效应、业绩承诺与公司治理等方向,较少有人从标的企业的视角研究业绩承诺。本文采用2010年-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数据,手工整理年报、盈利预测专项审核报告收集了标的企业的业绩达成情况,从标的企业的视角对标的企业的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检验。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以往关于业绩承诺的研究大都从主并企业的视角展开;而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标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可以反应标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可以将研究拓展到标的企业的视角。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业绩承诺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实证检验了承诺期内盈余管理存在性、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特征以及业绩达成分布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标的企业在业绩承诺期内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业绩承诺期后,表明在业绩承诺期内标的企业确实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的特征来看,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在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的时间分布问题上,本文研究发现标的企业在承诺期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首因效应”,业绩承诺期第一年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第二年、第三年,第二年、第三年的盈余管理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业绩达成分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上,本文采用Logit回归发现承诺期内标的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越高,其当年业绩达成率落在“神预测”区间的可能性越大。相较于以往的研究,本研究将业绩承诺的研究视角拓展到业绩承诺的负向效应——盈余管理领域,不仅检验了盈余管理的存在性,还对承诺期内盈余管理的特征和业绩达成分布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探讨,丰富了业绩承诺的研究内容。同时,对实务界而言,本文的研究落实了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分布形态,对于提醒投资者关注“神预测”区间企业真实业绩、鼓励并购交易双方关注业绩补偿承诺定价安排、促使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机制、督促标的企业完善内部治理与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