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多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进一步的商品化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红光、绿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虽达到了实用化的标准,但蓝光材料的亮度和效率仍然偏低,蓝光材料较宽的能隙不利于载流子从传输层向发光层注入是主要制约因素。电致发光器件中发光材料多以以薄膜形态存在,而固态时激基复合物和激基缔合物的产生将导致传统发光分子聚集,发生的荧光猝灭效应。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发现可从本质上解决传统发光分子固态荧光猝灭的难题,这类分子因其较高的固态发光效率而成为十分有潜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目前人们已经报道了许多高效能分子,蓝光材料因其较宽的能隙不利于载流子从邻近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其器件效率要低于红光和绿光材料,因此如何设计开发高效蓝光分子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本工作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芘基蓝色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并制备了其OLED器件。以7-叔丁基-1,3-二苯基-5,9-二溴芘、7-叔丁基-1,3,5,9-四溴芘和2,7-二叔丁基-4,5,9,10-四溴芘为起始物,引入AIE生色团四苯基乙烯基(TPE)和三苯基乙烯基(TriPE),来构建新型芘基AIE分子,并且研究了这些材料分子的热稳定性、化学结构、AIE光物理、电化学及电致发光性能。第一章主要介绍了 AIE现象及基本原理、材料类型和应用,且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以7-叔丁基-1,3-二苯基-5,9-二溴芘为起始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导入AIE生色团(TPE或TriPE),成功构建了两个新型芘基蝶形蓝色AIE材料分子(Py(5,9)BTPE和Py(5,9)BTriPE)。这两个材料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d均大于300℃)。利用大光学带隙的芘单元,将具有AIE特性的TPE/TriPE整合到5,9位的芘中,AIE系统的高度扭曲的分子构象赋予这些化合物在固态下具有明亮的蓝色发光。基于Py(5,9)BTPE的非掺杂OLED呈现天蓝色发射,CIE坐标为(0.19,0.28),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3.36%,最大电流效率(CEmax)为6.51 cd A-1,且具有低的效率滚降。第三章,以7-叔丁基-1,3,5,9-四溴芘起始物,成功构建了两个新型芘基蝶形蓝色材料分子(Py(1,3,5,9)TTPE和Py(1,3,5,9)TTriPE)。该类材料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h均大于300℃)和电化学稳定性。其中Py(1,3,5,9)TTPE表现出典型的AIE特性,具有高效的固态发光效率,它的非掺杂电致发光器件呈现出优异的性能,EQE高达4.10%。第四章,我们尝试在芘的4,5,9,10-K区构建AIE发光分子,以2,7-二叔丁基-4,5,9,10-四溴芘为起始物,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引入AIE生色团TPE,成功构建了一个新型芘基蓝色 AIE 材料分子(Py(4,5,9,10)TTPE)。Py(4,5,9,10)TTPE具有典型的AIE性质,其非掺杂OLED在476nm处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最后,主要对本论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且对AIE OLEDs的发展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