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底利益的诉求与国际多边海洋机制的构建——以海底界限的争论为中心(1968-1973)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鲁门公告》是美国关于大陆架资源的首次权利声明,这一宣言使美国深深卷入了由于各国大陆架主权诉求而产生的国际海洋争端之中。世界各国纷纷对海底界限作出标准不一的权利声明,“海底界限”逐步成为国家间海洋利益冲突的主要问题。美国海底政策制定主要取决于国内政治的平衡。在一个分立的权力体系下,美国政治制度中部院关系、府会关系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美国海底政策的制定及其在国际海底谈判中的谈判行为。从《杜鲁门公告》到尼克松海底声明,再从海底托管方案到海底公约草案,这些海底界限问题上的争论都反映了政府部门、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与分歧。而作为美国国家海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国务院不断在内政部与国防部之间寻求政策妥协,最终使得海底利益在国内政治中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因此,美国海底政策的转向,主要是国内体制之争、利益之争的产物。 与此同时,国际海洋秩序也由于海底界限问题而陷入混乱局面。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单方面海底声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寻求构建新的国际海底秩序。美国等海洋国家与沿海国家的博弈过程不断将这一问题引向国际化的解决轨道。从海底到海洋的国际谈判反映了“美国化”与“国际化”之争。最终,包括海底界限在内的海洋问题被纳入国际海洋机制谈判框架中,这实际上是美国单边主义诉求在多边海洋体系下无法奏效的结果。但同时这一海底谈判也进一步催生了国际海洋机制的构建,这在国际海洋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史学界女学者做女性研究的学术成果很多,如李小江、高世瑜、定宜庄、游鉴明、段塔丽等女学者及其著作都曾经吸引过我。且不论她们做学术研究的学术背景和经历怎样,她们的成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