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70年代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极大的提高了西方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现代城市文明也随之出现。中国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伴随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生和发展。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日益临近,那些见证了国家现代化、工业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历史进程的各具特色的工业文化遗存,正逐渐褪去辉煌的色彩,它们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更新运动过程中,或无人问津,任其自生自灭,或被蚕食、拆毁,或被整体替代,用作它途。言而总之,它们正快速的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中。笔者一直在关注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和相关实践工作,自90年代以来,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在我国兴起,近年来甚至形成了一股风潮不小的“工业遗产热”,人们对工业遗产的认知逐渐回归理性,肯定了它们作为工业文明和文化传承的见证,深刻的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它们理应得到与其他文化遗产同等的待遇。本文选取中国近代化历程极为典型的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自汉口开埠以来武汉近代化和工业化历程中的众多工业企业,从武汉食品工业遗产这一行业角度入手,细化工业遗产的研究,试图形成武汉工业遗产研究的行业化和专门化,形成系列和实际可行的方案。本文以晚晴、民国初期和中后期、新中国初期几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为研究主线,通过对武汉食品工业发展的脉络的分析及对近代食品工业遗存的详实调查,勾勒出一幅武汉食品工业发展的路线图。以此为依据,本文将视角转向城市迅速更新的现在,在分析武汉食品工业遗产历史、文化、建筑、经济和技术五大价值的基础上,对这些工业遗存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模式和路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包括了本文选题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和概念的分析解释、论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界定、研究方法和结构等几大部分;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武汉食品工业发展的历程的回顾与梳理,以时间为线索,通过重大时间节点说明晚晴时期、民国初年、民国中期、新中国初期等几个阶段的食品工业发展概况,同时侧重于重点企业的发展历程,做到有点有面;第三部分从历史回到现在,着重分析武汉食品工业遗产的遗产现状与特征,厘清武汉食品工业的实际遗存状况,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撑;第四部分主要分析现状食品工业遗产的价值,从历史、文化、建筑、经济和技术五大方面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尾部分,综合以上四部分的内容,结合相关实际案例,对武汉食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和路径;第六部分为总结展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