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不同HSO浓度和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SO/ZrO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FT-IR、DSC、XRD等仪器对SO/ZrO超强酸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特征进行检测,得出:在焙烧温度不太高时,催化剂表面除存在Lewis酸外,还有Bronsted酸,B-酸所占比例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多。HSO的浓度、焙烧温度都是影响酸强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当HSO浓度为lmol·dm或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表面强酸中心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不同H<,2>SO<,4>浓度和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用FT-IR、DSC、XRD等仪器对SO<,4><2->/ZrO<,2>超强酸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特征进行检测,得出:在焙烧温度不太高时,催化剂表面除存在Lewis酸外,还有Bronsted酸,B-酸所占比例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多。H<.2>SO<,4>的浓度、焙烧温度都是影响酸强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当H<,2>SO<,4>浓度为lmol·dm<-3>或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表面强酸中心最多。SO<,4><2->在无定形ZrO<,2>、四方相ZrO<,2>、单斜相ZrO<,2>上的稳定性依次减小。
以十二/十八脂肪胺与环氧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塑料用非离子聚氧乙烯抗静电剂,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等对乙氧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催化乙氧基化反应产物的加成数较低,SO<,4><2->/ZrO<,2>催化剂加成数n=3.5,且其抗静电性能明显高于前者,因此对于不同链长的脂肪胺,当HCl催化剂用量物质的量比为0.6,在115 ~25℃的温度下,反应6h,压力0.1MPa,可得加合数n=2的抗静电剂;当SO<,4><2->/ZrO<,2>催化剂用量为质量比为6%,反应3h,压力0.1MPa,可得加合数 n=3.5的抗静电剂。该产物经萃取和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薄层色谱验证,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其结构,根据<13>C谱的化学位移和<1>H谱的氢质子积分面积得出了用不同的催化剂合成产物的乙氧基数,与碘量法测定的乙氧基数正好吻合。将合成的抗静电剂添加到聚丙烯中制作成聚丙烯(PP)样板,通过高阻计测试样板的表面电阻和体积电阻,探讨不同抗静电剂的抗静电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s0<,4><2->/ZrO<,2>做催化剂合成的十二胺聚氧乙烯醚的抗静电效果最好,盐酸为催化剂合成的十八胺聚氧乙烯醚最差。抗静电剂用量为1%抗静电剂效果最好;样板成型后放置1440h左右,抗静电效果达到最佳;环境温度上升,抗静电性能均增强。
其他文献
以熊果酸为先导化合物,在其A环骈合4-氯吲哚环,同时对C-28位进行成酯、酰胺化等结构修饰,设计合成了两类共10个新型熊果酸A环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MS等确认。采用MTT法,选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所得化合物进行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HepG2、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母体熊果酸,尤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MASTERTHESISFORPROFESSIONALDEGREEA20177211062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饥饿胁迫对淡水石首鱼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及肝脏脂肪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grunniens)180尾,平均体重为(20.88±0.91)g,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分别在饥饿0、1、4、8、12、24、36、48h及3、4、6、10、14、21、28、42d时采集样本,每个重复随机采集3尾,每个饥饿时间点共
山西是国家确定的首批8个电力现货试点省份之一,目前已完成7次连续结算试运行,结果表明,电力现货市场在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促转型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介绍了首次季度结算试运行的基本情况,基于市场运行结果总结分析了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成效,并提出了长周期试运行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生物粘附隶属于界面行为中的一种,它是生物在长期生存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能力。微生物在材料表面吸附主要包括特异性吸附和非特异性吸附,上述过程通常是在范德华力、静电力、氢键、疏水作用力以及共价键等作用下完成的。然而生物粘附的存在往往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医疗器械被细菌污染会威胁人类生命、水下设备表面被生物腐蚀会加速损耗、输油管道被生物菌落阻塞会
目的评价双磷酸盐类药物的使用对实体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在2018年1月前发表的文献,筛选出所有研究双磷酸盐类药物对实体肿瘤预后的队列研究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制定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以风险比(HR)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
本论文研究在乙醇-水-SiO2体系中利用SiO2表面的吸附水层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CuO/SiO2纳米复合材料。论文首先综述了纳米CuO和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是否利用纳米反应器的思路分为传统方法和先进制备技术(主要是微尺度反应技术)。并将微尺度反应技术分为硬约束型和软约束型两大类进行了详细介绍:硬约束型介绍了多孔材料和层状硅酸盐作为纳米反应器的机理、特点和应用;软约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因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引起许多科研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其中以(聚)硅氧烷/聚醚共聚物的研究较为深入,应用也最为广泛。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通常是指MDM和MDM型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MDM以“伞型”结构分布在水面,是当前研发的主流。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三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首先,以氨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SG-Si902)、六甲基二硅氧烷(M
SnO2由于其化学稳定和相对其它氧化物响应温度较低,是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最通用的气敏材料,它对还原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都有敏感响应,为了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对特定气体的灵敏度,本文采用混合法和化学可控沉淀法研制具有热稳定和相稳定性的SnO2基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用XRD、TEM、BET和Zeta二次粒径分布等分析手段表征了气敏材料的物性和相结构。考察了材料组成、气敏操作温度、材料的焙烧温度和待测气体浓度等
本论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磷化钼催化剂,采用TG-DTG、XRD、XPS、BET和NH3-TPD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噻吩、吡啶、环己烯混合物和二苯并噻吩、喹啉、萘混合物为反应物对催化剂进行加氢活性评价。在反应温度为340℃或370℃,反应压力为3.0MPa的条件下考察了助剂和载体对MoP/γ-Al2O3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影响。以二苯并噻吩、喹啉和萘混合物为反应物,MoP/γ-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