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术书评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话语研究领域多以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而学术书评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较少。但是,少数学者(如李经纬,1996;唐丽萍,2004, 2005等)已经开始关注学术书评。学术书评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报告研究过程及成果,却通过对学术作品公开地衡其是非,促进了学术思想及成果的交流和传播,其学术价值不可低估。学术书评独特的语类特点要求书评作者从人际因素的角度作更周全细致的考虑,维护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对话气氛,从而提高书评的说服力量,达到推动学术进步的最终目的。本文试图从人际语法隐喻的角度入手,对语言学类英语学术书评这一语类进行分析,研究学术书评的人际隐喻特征,旨在加深对学术书评这一语类的理解,从而给这一语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拓展人际语法隐喻的研究范围。为了研究的操作容易、便利,借鉴唐丽萍(2004)的语料收集方法,选取语言学类的学术书评为语料,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发行的比较权威的语言学杂志和语言学网站上搜集15篇语言学类学术书评,采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英语学术书评进行人际语法隐喻分析。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理据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学术书评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第三章论述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四章以人际隐喻为语篇分析框架对所收集的学术书评语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得出结论,指出了人际隐喻在学术书评中的体现及作用,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这一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系统功能语法能为语类分析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理想的分析框架,并且有助于深刻理解学术书评及提高非英语母语学习者的学术话语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本研究探讨了英语教师在课堂语言中OK一词的使用情况。本研究以上海和苏州两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课堂教学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对两地18位中学英语教师的随机课堂录
为实现堆外核测量系统的数字化,在原有模拟电路基础上,对堆外核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控制部分进行数字化设计。本文提出了使用工业级集成化PC/104模块电路的硬件平台和使用BO
1 教材刘叔成教授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教材是文学概论课程的主教材,与之配套的还有25节的录像课以及<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三本文字材料
期刊
计算机网络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真实,自然,鲜活的语言材料,营造了一个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和交际环境。不过,学习者对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环境的感
《童心无归处》是一部用自我反射式方法创作的纪录片,制作者变成摄影机的一部分对拍摄对象进行介入,并以坦然的态度交代制作过程,进行自我暴露。通过对再现过程和再现结果的
现在影响英语学习者测试表现的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探知和消除那些影响对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正确评估的因素。一些研究者把与要测试的英语能力有关的因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