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豆间作模式对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小豆单作存在经济效益低,连作易患病虫害造成减产、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研究不同玉米-小豆间作模式对小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光合特性,农田小气候以及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河北省平原区的玉米-小豆间作最佳种植模式,为小豆与玉米间套作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于2018年在河北农业大学三分厂进行,以玉米品种农大372和小豆品种保红947为试验材料,设玉米-小豆2:4、3:3和4:2三种间作模式,以及玉米和小豆单作,共5个处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小豆间作会使小豆株高增高,茎粗变细。在结荚期,玉米-小豆2:4、3:3和4:2间作模式小豆株高与单作小豆相比增加3.36%,9.56%和9.65%,小豆茎粗与单作小豆相比减少1.59%,1.24%和9.56%;在鼓粒成熟期,玉米-小豆2:4、3:3和4:2间作模式较单作小豆分别增加1.46%,2.97%和6.15%,茎粗较单作小豆分别减少1.05%,1.22%和10.65%。2玉米-小豆各间作模式下小豆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单作。随着间作玉米行数的增加,对小豆遮阴的加重,使小豆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在鼓粒成熟期,与2:4、4:2间作模式相比,单作模式小豆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5.62%,52.79%,但小豆单作比3:3间作小豆干物质积累减少5.84%。3不同玉米-小豆间作模式下小豆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各生育时期均低于单作小豆。在盛花期,单作小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单作小豆净光合速率比各间作小豆处理高约40.48%-79.32%,气孔导度较各间作小豆处理高48%-77.55%,蒸腾速率(Tr)较各间作处理高23.64%-37.03%,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但单作小豆胞间CO2浓度最小,与各间作处理小豆相比,单作小豆比各间作处理降低25.91%-40.27%。结荚期光合指标均有所下降,结荚期各光合指标与盛花期结果类似。4玉米-小豆间作会影响农田小气候,玉米-小豆间作能够降低小豆株间温度和增加相对株间湿度的。在2:4、3:3和4:2间作模式下,小豆株行间气温较单作小豆低1.1℃,2℃,2.7℃;各间作处理小豆株间相对湿度与单作小豆相比,分别高出1.77%,3.55%和5.54%;各间作处理小豆株间光照度与单作小豆相比,分别高出13.11%,30.19%和72.5%。5间作会影响小豆产量。间作模式下小豆产量均显著低于单作,不同间作小豆产量比单作分别下降41.52%,55.41%和82.82%。除4:2的土地当量比小于1之外,另外两种间作模式均大于1,合理的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6玉米和小豆间作模式的群体经济效益高于单作种植模式。玉米-小豆3:3间作的总产值最高为21555.45元/hm2,较小豆和玉米单作分别高4.36%和11.35%,玉米-小豆3:3间作的纯收入为19693.45元/hm2,较小豆单作和玉米单作分别高出10.23%和22.44%。玉米小豆3:3,2:4的土地当量为1.13和1.07,均高于玉米单作和小豆单作,两种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13%和7%。本研究认为,玉米-小豆3:3间作模式经济效益最好,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和单作处理。
其他文献
核聚变装置HT-7U对极向场电源控制实时性要求特别高,必须在一个控制周期(1m s)内完成对12套电源设备的通信、反馈控制、采集、测量等闭环控制环节的操作。该系统利用了QNX平台的微内核实时性。同时为了增强人机界面的友好性,采用W indows系统作为操作平台。本文描述了在QNX和W INDOW S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种跨平台网络通信。实践表明基于TCP/IP协议,利用SocketAPI建立的套接
为保证电子式互感器在实际长期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IEC61850的电子式互感器在线监测与校验系统方案。该方案将电子式互感器集成了在线监测功能,实现电子式互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在含噪图像和较低码率时出现的边缘模糊现象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边缘保持特性的零树小波图像压缩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小波边缘检测,确定哪些小波系数是图像的边缘特征,将其保护起来;然后,对小波变换域系数采用改进软阈值收缩方法实现去噪;最后,利用SPIHT(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算
旅行推销员问题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问题是组合优化中的经典NP难题,一些典型的遗传算法(GA)在求解TSP问题时的性能并不理想。提出基于"最小邻域接入法"CBMC(Connecting Based on Minimum Circle)思想的改进的遗传算法,并在算法中增加一些控制策略,与其他算法相比,获得了更好的性能和收敛速度。通过用中国33个省会的TSP问题
钒是一种战略金属,由于其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对钒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大量的采矿和冶炼活动。在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沉钒废水,包括五价钒和氨氮等。过量接触钒会引起致癌和毒性效应,包括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损害,且氨氮不加处理直接排放至水中,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近年来,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而电子供体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
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过渡区内流量变化下的蒸汽管路摩阻系数进行了预测,解决了因蒸汽流量变化而使得摩阻系数值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实例表明,该方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