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和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是古今中外理论家不懈求索的重大课题,也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一位立足真实历史发展和现实社会生活的思想家和革命者,马克思从青少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的共同幸福而不断求索和工作不息的人生定位。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动力,为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未来生活提供道路指引的科学理论,所以也可以定位为探索和实现人类幸福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确立标志着马克思幸福观的确立。马克思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再次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对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庞大复杂有机体进行深入研究,暴露了资产阶级如何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展示了资本逻辑成为社会运行的主导逻辑之后造成的社会生活的普遍“物化”和“异化”现象,并点明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自我否定,消灭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实践就是实现自身幸福的必然道路,但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终极可能只有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达到全人类的幸福。马克思的幸福观不是简单地从当下社会生活中抽取某些内容并加以虚构和美化而搭建的私人幸福梦想,也不是对终极幸福生活状态的简单想象和描述,更不是在理论领域和精神世界中建构幸福的天堂,马克思的幸福观首先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描述和科学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凸显现实社会生活中普遍不幸福客观状况及其内在原因,找出社会历史发展的未来走向和人类实现自身幸福的现实道路。基于以上的研究心得,我认为可以把马克思的思想总体作为一种幸福观来进行系统把握和逻辑重构。借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幸福不是现实应该与之相适应的某种理想,而是科学的理论探索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我相信,只要人类尚未走出“以物的依赖型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第二大社会阶段,马克思的幸福观就不会过时,它依然是充满生命力的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