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通过老龄人中医证候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探讨中医证候与血液高凝状态的内在联系,试图在现代医学尚未发现疾病之前,从中医四诊的角度捕捉到一些疾病前期的迹象。期望本研究的相关结论能够指导临床实践,为治疗老龄人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及预防其进一步发展为其它相关疾病提出综合措施。2方法采用了前瞻性研究方法,以健康老龄人群为研究对象,按拟定的纳入标准,对就诊或常规体检的老龄人群仔细询问临床症状,观察舌、脉象,初步确定中医症候类型,填入观察表,并进行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及血栓素(TXB2)、纤维蛋白原(FIB)检查,填入观察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分析结果获得相关结论。3结果本研究获得如下结果:①具有血液高凝状态的老龄人中医证候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血瘀、气滞、气虚、痰湿、血虚、阴虚、风痰、阳虚。其中血瘀证候明显多于其它证候,其次为气滞、气虚、痰湿,血虚、阴虚比较少,而风痰、阳虚相对最为少见;②气虚、血虚、气滞、痰湿、风痰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为具有血液高凝状态的老龄人的共性证候,血瘀和阳虚以男性为主,阴虚则以女性多见。③肥胖者多见于痰湿和风痰证候,瘦弱者多见阴虚证候;④血小板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表明,血瘀和气滞较其它证候更高,有极显著差异;⑤血液流变学数据表明,在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下,血瘀组和气滞组的全血粘度较其它组更高;实证组的血浆粘度比虚证组更高,其中以痰湿组和风痰组最高。血沉数据血瘀和气滞证候稍高,;血瘀组和气滞组的红细胞压积数值较其它组更高,但没有全血粘度突出:⑥血瘀和气滞证候的血栓素数值较其它组更高;⑦血瘀组和气滞组的纤维蛋白原数值较其它组更高。4结论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结论如下:①具血液高凝状态的老龄人的中医证候以血瘀、气滞和气虚和痰湿为主,而血瘀证候又明显多于其它各证候;②从血液学检查中可以发现,血瘀证和气滞证的血小板及分布宽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栓素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证候,证明血瘀和气滞证候与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③对于中医四诊出现血瘀证候及气滞证候时应及时考虑到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可能,结合祖国传统医学,以运动、按摩、针灸为基础,并适当辅以补气、活血药物及保健品,及时延缓或阻止血液高凝状态的进一步发展,以期能够防病于未病之时,提高广大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