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溯公司融资行为的历史,可以说白企业出现以后,融资便成了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会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去获得现金流。例如:国内知名企业华为公司主要采取内源性融资和债务融资。而其它大部公司则会选择股权性融资。不同的融资行为不仅会引起公司现金流的改变,而且还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各国企业在资本结构的组成与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都有较大差别,但一般都非常注重股权性资本与债权性资本的有效组合。
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融资发展趋势,以及融资行为进行分析,找出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之间的某种相互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典型的股权融资偏好。
而这种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表现为:未上市的公司有强烈的上市冲动,想方设法来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公司成功上市之后就积极准备进行配股或增发等股权再融资方式。
我认为形成我国上市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证券市场初期发展缓慢,中国特有的股权分置和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以及我国企业普遍盈利预期不高等因素。在市场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过于偏重股权融资虽然从短期来看可能是必然选择,但从长期来看绝非益事。
在研究过程中,本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行为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综合考虑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行为发展现状,并借鉴海外市场发展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改善我国证券法执法理念、完善股权性融资规则、优化证券市场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大力发展国内外私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等方面来逐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和能力,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选择更加合理的融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