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中国慢慢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人口的老龄问题也日益严峻。尤其是像五保老人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无亲人,也无朋友,既缺乏社会的关怀,也缺少政府的强大支持,是现今老龄化的人口中最为困难的一类,因此也是最需要人们关注的群体。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发现农村五保老人精神关爱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对农村五保老人精神关爱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政府、社会和家庭在对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存在严重的不到位。本文从老年人的精神问题出发,通过笔者对养老院中五保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老人在精神关爱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根本原因。针对如此多的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在w养老院实习几个月,运用访谈法,资料分析法,文献法等,并对养老院32位五保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这里的五保老人精神关爱严重缺失,笔者主要从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包括周围的老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政府人员,发现在这几个方面都非常缺失。目的是要缓解五保老人心理的老化,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增强其自尊心与自信心。使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更满意,使得他们感受到外界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关爱。因此笔者决定通过选择小组互惠方式,组织小组活动。于此同时,结合个案方法,选取了一位典型的老人作为个案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心理模式治疗模式等专业方法,“一对一”进行介入。研究发现,通过选择小组互惠方式和个案方法,提升了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老年人通过参加社会工作活动,形成了一定的支持网络,心理上和精神上获得满足。同时,笔者还通过对每个介入环节进行评估与反思分析社工介入方法的效果,总结经验和不足。本文是对养老院的五保老人社工服务的探索和创新,并讨论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希望能通过这样的研究来丰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实践模式,以供高校教育和福利性养老机构参考,为五保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获得精神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