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关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行为作为课堂互动的手段在二语课堂互动中有着核心地位。研究指出,通过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学生接触到目标语言的机会,同时获得来自教师的有用的反馈信息并产生更多语言输出,从而促进二语习得。为了探讨教师的纠正性反馈行为如何激发学生的语言输出,笔者对山西省偏关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位老师及其班级的学生通过录像进行了课堂观察,其中121名重点班的学生和126名普通班的学生,并对所有参与观察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随后访谈了两位教师,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均会犯语言错误。然而,他们所犯的语言错误类型的比重不同。在普通班最常见的是语法错误,其次是语音错误和词汇错误。重点班的学生也最易在语法方面出现错误,但出现的比例较普通班少;其次是词汇错误和语篇错误。教师在普通班和重点班的都没有太过频繁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她们的纠正性反馈行为会受到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和其英语水平的影响。在普通班,就语法错误和词汇错误而言,教师常采用诱导法去纠正;对于语音错误和语篇错误,她们会倾向于采用明确纠正法。然而在重点班,教师通常用重述来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诱导法纠正词汇错误,要求澄清法纠正语篇错误。对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教师不同的纠正性反馈行为又会引发学生的不同回应。在重点班,教师的形式协商反馈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自我修正;而在普通班,教师的形式协商行为较难引发学生的自我修正,却容易引发学生的有待修正。相比之下,明确修正法适合普通班学生。元语言提示反馈纠正法在引发学生自我修正方面是一种效果比较明显的策略,但老师们在普通班和重点班的此种纠正性反馈行为都比较少见。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教师纠正性反馈行为持有的态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语言错误能得到教师的纠正。在普通班,明确纠正法最受学生欢迎;而在重点班,最受学生喜欢的是诱导法和元语言提示法。重点班的学生更希望教师提供一些提示让他们自己纠正错误;普通班学生更希望由教师直接纠正。就语音错误而言,教师和两种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喜欢明确纠错。在重点班,虽然教师很少明确地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但调查显示仍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明确纠正这类错误。教师的纠错方式同时也受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影响。当教学内容量大,课时相对有限时,教师纠错方式就更直接,用明确纠错和重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