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我院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总结其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情况,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该病进行早诊断,提高对其治疗水平,以改善其预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方法: 收集2006年06月至2015年0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确诊为围产期心肌病患者26例,对其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胸部×线或胸部CT、心脏彩超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情况等。 结果: 1.本组26例患者中包括有农村患者21例(80.8%),城镇患者5例(19.2%);初产妇11例(42.3%),经产妇15例(57.7%)。 2.围产期心肌病患者主要症状有胸闷、气促(80.8%)、呼吸费力(69.2%)、心悸(53.8%)、双下肢浮肿(80.8%);主要体征有肺部闻及湿罗音(26.9%)、心脏听诊区闻及2/6级以上收缩期杂音(19.2%)。 3.本组26例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其中入院时NYHAⅡ级3例(11.5%),NYHAⅢ级9例(34.6%),NYHAⅣ14例(53.9%),大部分患者NYHAⅢ-Ⅳ级(88.5%)。 4.本组26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均行血D-D水平及BNP测量,发现血D-D水平均升高,其中13例(50%)>5g/L;25例(96.2%)患者血BNP升高,其中17例(65.4%)>1000pg/ml。且血D-D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 5.本组2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6例患者复查心脏彩超,16例患者WEF值均升高,其中9例(56.3%)患者LVEF值升高至正常水平;13例患者复查血BNP,12例患者复查血D-D水平,其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6.妊娠晚期发病4例患者(≧33周)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26例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其孕产妇预后可。 结论: 1.农村围产期心肌病发病率较城市高。 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D-D水平与NYHA分级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D-D水平越高,心功能不全越严重。 3.早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其预后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