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探讨了焊接车间的环境污染因素分类、成因、特性,从操作者职业健康安全的危害机理入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焊接金属烟尘和有害气体相关处理技术与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同时对焊接车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针对本项目中大臂较长的工艺特征,提出了焊接车间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原则。针对不同工位,不同的焊接操作方式,采用了不同种类的焊接烟尘除尘控制方式,以便于操作人员更容易、更安全的进行焊接作业以及除尘处理,以保护现场操作的焊接工人以及在附近的其他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并保护车间环境。为完善现有治理理论和提高现有设计的处理效率提供科学参考,并结合工厂实际焊接除尘项目进行研究。以此为依据,设计、使用吸气臂和整体除尘设备,按照国家的职业健康、环保标准进行监测,达到了国家的法规标准要求。 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前该项目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为5.0~10.5mg/m3,平均8.6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最高超标近1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M1工位吸气罩控制点的风速为0.5m/s,M2/3工位风量为5700m3/h,除尘设备开启60min时,M1工位焊接烟尘浓度降到1.45mg/m3,M2/3烟尘浓度降到2.68mg/m3,均下降到国家限值以下,焊接烟尘净化效率分别为M1工位83.14%,M2/3工位68.84%,试验结果达到了设计和国家法规要求。论文针对该类设备,提出了各项安全管理、设备维护等措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保护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