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突飞猛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越过50%的拐点,城市化速度开始放缓,而前期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环境污染、慢性病高发等公共健康问题也渐渐浮现。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基本接近尾声,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发已使得政府陷入对于城市化和公共健康建设的全面反思,“健康促进”开始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得到广泛关注。“健康促进”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建设,需要积极探索健康与城市空间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反思现行城市化模式的弊端,对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借鉴已有的健康促进理念及建成环境的研究经验,通过对积极交通相关建成环境的分析,构建城市积极交通发展模式,探讨落实积极交通引导的城市街道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以下5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为背景分析和理论基础研究。通过对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发展渊源的回顾,探讨规划设计参与健康建设的具体层面与可能性,并通过已有研究整理探讨建成环境、身体活动和健康三者之间关系,并总结出健康促进目标下的建成环境要素与特征,以及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标准。第二部分(第三章)是对城市积极交通模式的构建。通过分析现状城市交通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构建出积极交通的目标体系,研究积极交通模式的建成环境影响机制,选择具有显著影响的环境特征指标来指导规划设计,并提出具体的策略指导。第三部分(第四章)是对城市健康空间设计经验的总结。通过对国外先进的城市健康空间设计导则和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整理,并收集了维也纳、丹佛、伦敦3个交通出行建设相对比较成功的城市的设计经验,给具体积极交通的空间落实提供了经验参考。第四部分(第五章)是对积极交通导向的街道设计的研究。将已有的城市街道导则和案例的实践经验依据积极交通促进所需优化的建成环境对象进行分类,总结出针对步行、骑行、机动车和活动空间的4类设计策略,并介绍具体的操作方式和技术指导。第五部分(第六章)是实证研究部分。选取了广州的旧城中心——以居住功能为主导的西关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调研评定,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验证积极交通模式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