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髂筋膜腔隙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和并发症,评价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无复合伤,年龄56-75岁,体重52-75公斤,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为2组(n=20):F组,髂筋膜腔隙阻滞(FICB)组,在定位点注入0.2%罗哌卡因0.6ml/kg;M组,单用吗啡镇痛组,在同一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在术后48h内使用静脉镇痛泵,浓度为50mg/100 ml的吗啡,行自控镇痛(PCA),单次给药剂量为1mg/2 ml,锁定时间间隔10min,最大剂量为3 mg/h,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及生命体征情况,予补救镇痛(肌注吗啡0.1-0.2mg/kg)。术后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实施阻滞前即刻(T0)、阻滞后1h(T1)、阻滞后3h(T2)、阻滞后6h(T3)、阻滞后12h(T4)、阻滞后24h(T5)、阻滞后48h(T6)、阻滞后72h(T7)的静息痛评分(RVAS),被动活动痛评分(PVAS)仅记录T4、T5、T6和T7四个时点。同时记录吗啡术后0~12h、12~24h、24~36h、36~48h各时间段内PCA用量,48h PCA总量和补救用量,以及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发生例数。结果:F组在T1~T5各时点的RVAS评分均显著低于M组(P<0.05),T4和T5的PVAS评分显著低于M组(P<0.01),术后吗啡PCA用量在0~12h、12~24h、24~36h各时间段内显著少于M组(P<0.05),其中0~12h、12~24h尤为显著(P<0.01),吗啡补救用量和PCA总量亦明显少于M组(P<0.01),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M组(P<0.05),低血压在两组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2%罗哌卡因行FIC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具有安全、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