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是林麝的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为了明确林麝肺炎的致病菌,本研究从94份林麝肺脏病料中分离致病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PCR等鉴定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判定标准,针对分离得到的30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选用20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范围较广,其中耐药程度最高的是阿莫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高于93%;其次是复方新诺明、链霉素,耐药率高于80%;另外氨苄青/舒巴坦、萘啶酸、丙氟哌酸、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50%。本研究为林麝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方法,同时为该病治疗时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为了研究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 (ERIC-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30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ERIC-PCR分型显示同源性不高的菌株,经PFGE分型却为同一基因型,如M.D.E.coli-1和M.D.E.coli-2经ERIC-PCR扩增分析同源性为38.2%,而PFGE聚类分析的同源性却很高。比较两种分型方法,从ERIC-PCR的电泳图谱可以看出扩增带型较少,分辨率不高,引物单一,PFGE电泳带型较多,酶切效果明显,带型清晰。所以这两种方法,PFGE具有更高的分别率,更适合用于细菌分型。同时,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已建立的方法,使用粘附素类(afa/draB、iha、sfa/focCD)、铁转运系统类(sitD ep.a、sitD chr.、iucDa)、血清类(neuC、ompA、cvi/cva、traTa、 issa)、毒素类(sat、vat、cnf1/2、astA)大类毒力基因,共15对相应引物对30株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的PCR检测。30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中,omp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0%,远远高于其他毒力基因,如astA (43.33%)、sat (36.67%)、iucDa (23.33%)、vat、traTa和issA (26.67%);而Cnf1/2、neuC、sitD ep.a、sfa/focCD、 afa/draB、iha和sitD chr、cvi/cva的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0(0/30)。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部分毒力基因与其他已报道的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是由于种属特异性还是毒力基因进化造成,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开发相关疫苗,防治林麝大肠杆菌性肺炎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