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需要,2006年中国财政部修订了新的会计准则,历史成本计量不再是唯一的计量属性,将公允价值计量导入会计准则。近些年,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屋土地一天一个价,其实际市场价格往往高于其获取时的成本,仍采用成本计量模式进行核算,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2006年中国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至此中国首次出现了投资性房地产这一科目,并且准则给予企业两种后续计量方式的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允价值的使用,中国财政部于2014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层级、估值技术等作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对公允价值的披露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新准则推行至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企业仍然倾向于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同时,这些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普遍存在公允价值使用不规范的问题。那么,企业在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如何完善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研究J集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变更,分析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产生经济的后果,获取企业在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启示。本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对会计准则的发展和企业财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接着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评价。同时阐述了研究思路、方法、意义,并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与特色。第二章为重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文,对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本文分析所基于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J集团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分析,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房地产行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总体情况以及J集团投资性房地产概况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为J集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运用的具体分析,首先分析了其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其次研究了该变更对其财务报表的影响,接着结合顺周期理论分析了在价格下跌时公允价值计量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第五章为案例启示,包括计量模式的选择要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要考虑顺周期效应、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提升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以及加强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监管。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后续研究方向。总体来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的运用并不广泛,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更相关财务信息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是完善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顺周期理论对J集团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进行研究,表明企业应当谨慎选择计量模式,并得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相关启示,这丰富了中国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研究,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