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模仿创新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它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手段,是消除市场成熟化的有效途径,是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动因,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唯一出路,也是后发国家后来居上的根本途径从历史上看,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未获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的企业便会纷纷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模仿所以能出现,是因为任何技术,包括复杂的技术,总是可以学习的。模仿者可以通过反求工程,去模仿创新者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即购买创新者的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来模仿。模仿同创新相比,具有省力气,投资少,风险小,进入快等优点。至于模仿者所以能够分享创新者的利益,还在于任何一种新产品上市,其生产规模总是有限的,短期内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这就为模仿者提供了市场机会。甚至好的模仿者还可能后来居上,能比创新者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就为发展中国家从模仿创新的角度发挥后发优势,缩短发展差距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尤其在政府吹响西部大开发号角的新形势下,模仿创新因可以减少创新产品的生存风险,节约投资,为弱势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而逐步占领市场等优势,成为欠发达地区企业创新战略的首要选择。那么模仿创新与率先创新相比有那些优劣势,它如何造就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且能为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哪些启示呢?本文力图澄清上述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种良好的战略导向。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模仿创新的定义,类型及特征。首先给出了模仿创新较为完整全面的定义,对模仿创新进行了多种标准的分类,通过对各类模仿创新特点的阐述,对模仿创新的内涵进行各个层面的挖掘。然后总结出模仿创新五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即跟随性、开拓性、“看中学”的积累机制、资源投入的聚积性、普遍性,并对每一特性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使模仿创新概念与单纯地模仿复制,和技术引进的区别一目了然。第一章的目的在于阐明研究主体、界定各类关系,为后续章节的论述奠定基础。第二部分对模仿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这种实证研究主要是从投入及产出角<WP=6>度,通过对模仿创新与率先创新两者的比较进行的。在投入方面,模仿创新企业总体上创新投入较率先创新节约,并且模仿创新在R&D方面投入较少,而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方面投入较多。在创新产出方面,主要考察比较了模仿创新与率先创新的成败率、经济效果等方面。实证研究表明,模仿创新在成败率方面较率先创新更低,而在经济效果方面并不劣于率先创新,说明模仿创新在产出效果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第三部分阐明模仿创新造就后发优势的机理。由于模仿创新对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绝非仅仅限于其表面的低风险及其盈利性,事实上,模仿创新最关键的作用在于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对后发者提供更为深层次的作用和影响,正是这种作用和`影响,造就了落后国家和企业由弱转强,后来居上的内在基础。无论是后进国家还是后进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因素是发展初期资源超越性的快速积累。本章首先阐述了企业发展与资源积累的关系;接着说明模仿创新推动资源快速积累的机制。模仿创新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提供了有形资源快速积累的途径,在于通过“复制效应”、“跨越效应”、“递增效应”构建了无形资源快速积累的机制,使后发国家快速积累知识资本,把后发优势变为现实。第四部分指明模仿创新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人认为欠发达地区目前存在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弱势,恰恰就是模仿创新的优势,如果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那必将产生巨大的互补作用。因此首先介绍了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的经验给我们深刻地启示。接着分析了我国技术创新的现状,存在资金和技术的制约。然后分析欠发达地区实行率先创新的不利因素,紧接着列举了实行模仿创新的优势:(1)可减少企业产品生成的风险。(2)可以减少企业来自市场竞争的风险。(3)可以促进企业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4)模仿创新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而是一种渐进性、发展性甚而某些方面是开拓性的创新。(5)模仿创新可以优化创新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加快技术的扩散速度,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变。(6)模仿创新能加快企业资源的积累。并提出实施模仿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以利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显得越发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重点和难点,与语文的教学质量直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