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INFIX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微创技术,但在有效固定骨盆前环的同时,易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而影响治疗效果。INFIX通常选择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作为其置钉的入路,与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距离过近,对其存在潜在的损伤风险。而将INFIX手术入路内移,经缝匠肌与髂腰肌间隙置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得知。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解剖学测量上述两肌间隙内与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安全距离相关的解剖学参数,探讨将INFIX置钉入路内移至缝匠肌与髂腰肌间隙的可行性。然后将该改良INFIX置钉入路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治疗中,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首先在大体标本上解剖测量缝匠肌内、外缘分别至股外侧皮神经与股神经的距离,以及髂前下棘至缝匠肌内、外缘表面的距离。在腹股沟区测量股外侧皮神经出盆点分别至髂前上棘与髂前下棘的距离以及髂前上棘分别至髂前下棘体表投影点与耻骨结节的距离。应用t检验、线性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所测量的解剖学参数的差异性及内在关联性。其次收集从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经改良INFIX置钉入路治疗的骨盆骨折17例,分析INFIX手术前后骨盆畸形指数、耻骨联合宽度的变化,以及术后初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取出INFIX时间、Majeed评分等临床疗效和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果在解剖学测量方面,缝匠肌内缘比外缘至股外侧皮神经的距离平均增加了7.71mm(p<0.01),而与股神经间的距离仍有22.36mm。相比于缝匠肌外缘表面,髂前下棘至缝匠肌内缘表面的距离平均缩减了 8.96mm(p<0.01)。在腹股沟区,股外侧皮神经出盆点与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之间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98),而髂前上棘至髂前下棘体表投影点的距离近似为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距离的1/4。在临床应用方面,INFIX手术前后骨盆畸形指数平均减小了 1.63%(p<0.01),而耻骨联合宽度平均缩小了 5.91mm(p<0.05)。术后平均9.86周初始负重,14.07周达到骨折愈合,26.75周取出INFIX,Majeed评分高达88.57分。另外,术后均未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股神经损伤,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有下腹主观不适感。结论INFIX置钉入路内移至缝匠肌与髂腰肌间隙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可以减少对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且不影响股神经血管束,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兼具微创性、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