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酰肼氢键作用和三联吡啶—金属配位作用构筑的超分子组装体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当代化学已经从以前三大经典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为基础的分子化学上升到了超分子化学的层面。超分子化学的先驱者之一、法国著名超分子化学家Lehn教授在1978年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他认为从分子到超分子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正如从原子到分子与共价键的关系。以共价键为基础,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化学,称为分子化学;而以多种分子间键为基础,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组装而成的有组织的复杂体系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定义为超分子化学,也可以说“超越分子的化学”。在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中,分子识别是基础,自组装是重要手段。通过自组装手段构筑超分子聚合物和超分子胶囊是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两大热点研究领域。本论文的研究也是涉及了这两大研究热点。论文的第一部分我们设计了基于氢键和金属配位作用协同构筑的超分子聚合物。我们通过设计合成路线,在苯环的1-位引入三联吡啶基团,3,5-位引入酰肼单元,这样通过酰肼单元上的氢键作用自组装为环形六聚体,此时三联吡啶基团位于环形六聚体的六个顶点处。加入金属离子,环形六聚体之间通过三联吡啶与金属的配位作用连接在一起,构筑网格状的超分子聚合物。我们通过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超分子聚合物的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论文第二部分我们设计了以雷琐酚杯[4]芳烃为骨架,基于金属配位作用构筑的超分子胶囊。我们将三联吡啶基团引入杯芳烃骨架的较宽上沿处,加入金属离子后,通过金属配位作用构筑超分子胶囊,并对其包结客体行为进行了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症医学住院部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检测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ICU病房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703株菌株进行鉴定,再进行药敏试验
新型圆筒式偏心类零件加工机构,主要是应用在普通卧式车床设备上,通过增加19行设计开发新型圆筒偏心类零件加工机构,将该机构与机床导轨稳定安装形成一体,利用托辊支撑传动装置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