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都处于城镇化的持续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2 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加快。至2 0 1 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 3.7%,而内蒙古自治区的城镇化率则达到了5 8.7%,比全国的城镇化率高了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能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方式,同时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此外,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农村人口的流动,这必然会引起农村居民家庭结构及收入结构等变化,在此基础上则会引起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中,我国的消费内需尚不足,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同时影响城镇化质量。因此,以城镇化为背景,深入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进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增长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地处西部边疆的内蒙古民族自治区,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色。本文就是在内蒙古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大背景下,将消费结构作为切入点,以内蒙古农村居民为依托,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系统研究内蒙古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首先,在从理论上阐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后,对论文的分析对象及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则介绍与研究消费结构相关的消费理论基础。其次,从城镇化中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过程入手,对内蒙古农村居民1 9 9 3-2 0 1 3年的消费结构的演变过程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及总结,之后则比较分析内蒙古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基于1 9 9 3-2 0 1 3年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八项支出数据,运用E L E S模型对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体从基本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增量消费结构方面来分析其特点,然后就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的八项消费支出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实证分析内蒙古城镇化对农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后,基于论文的前述研究结果,针对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消费结构变迁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城镇化质量、切实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相应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内蒙古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现升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