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增加,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需求上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城市迁移,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农村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为破解农村老人养老难题,邯郸市自2008年起开始探索农村“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并初见成效。邯郸市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形式是:第一,广平县刘贵芳爱心养老院,其特征是,民办公助,依靠医院建设养老院;第二,肥乡县中心敬老院,其特征是,公建公营,在养老机构内设医保定点医院。这两种“医养结合”形式有助于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但调研中发现,普通老人入住率并不高,床位空置率严重,以刘贵芳爱心养老院为代表的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农村发展面临困难。 基于对广平县农村、肥乡县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运用二元回归分析法,从家庭收入、家庭子女数、观念及认知度、养老意愿等方面对农村老人“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收入、子女数量、对“医养结合”的认知等对农村老年人是否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建设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 本文以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消费不足作为研究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效需求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通过对广平县刘贵芳爱心敬老院和肥乡县中心敬老院的调查发现,虽然农村民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设施较完善能满足老人的需求,但是入住率低,有效需求不足。第二部分,针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原因分析,假设入住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养老观念落后、老年人家庭收入水平低、不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养老机构收费水平高、子女数量多等。第三部分,通过对邯郸市农村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获得数据,利用二元回归分析,得出结果显示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受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养老观念、政府宣传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显著。验证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第四部分,需求视角发展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转变养老观念、增加老年人的家庭收入、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等,农村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等,从而解决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