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城市地形不仅包括山地、丘陵,往往还与江河、海湾等复杂地貌相结合,这种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其地表径流除了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的特点外,初期冲刷效应也更加明显,可对地表水体水质带来明显影响。本文选取典型的山城重庆为试验点,设计了一套生态塘-表流人工湿地-卵石过滤带的组合湿地工艺,进行了该工艺对模拟径流和实际径流中主要污染—COD(化学需氧量)、TP(总磷)、TN(总氮)、NH4+-N(氨氮)和NO3--N(硝氮)的削减分析。模拟径流实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实验对比分析了生态塘和表流人工湿地在模拟径流静置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特点。动态实验是在模拟径流以连续流通过时,分析HRT(水力停留时间)、进水COD浓度和氮素组成形态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际径流实验包括对雨天径流和晴天径流的处理,分析了组合湿地对降雨径流和晴天径流的处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模拟径流静置条件下,生态塘和表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相近。在TN和TP的降解去除方面,表流人工湿地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两者对NH4+-N的去除效果都有待提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COD和TP去除效果提升,TN、NH4+-N去除率先升高后下降,但NO3--N去除率一直保持升高;进水中COD浓度的升高有利于TN尤其是NO3--N的去除,但会降低NH4+-N的去除;TP的去除率随进水COD浓度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OD浓度为200 mg/L时,TP的去除率最高;氮素组成形态影响COD和TN的去除,对TP去除无明显影响。NO3--N比例的增加能够提高TN和COD的去除,而NH4+-N比例的增加不利于两者的降解去除;降雨径流中COD、TP、TN、NH4+-N、NO3--N浓度均随雨强的增加而升高,经处理后平均削减率为54%、77%、56%、36%和81%;当晴天径流污染物浓度较低时,组合湿地仍能实现进一步去除,去除率依次为36%~60%、24%~43%、42%~51%、25%~43%和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