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探讨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其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严格按照本次研究疾病的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了 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科、ICU住院治疗的120例合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使用中医药+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分为基础组和综合组,基础组的治疗以常规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基础组的治疗方案上,同时加用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综合组内按照中药汤剂组与中药+中医外治组进行预后分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统计收集的病例资料的中医证候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基线情况:最终符合标准的病例资料共120例,分为综合组和基础组,综合组5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9例;基础组66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17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吸烟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实验室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且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综合组较基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红细胞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且红细胞计数,综合组较基础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酸碱度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内痰培养阳性30例(45.5%),综合组43例(7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有创/无创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死亡率(11.1%)低于基础组(1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总有效率88.9%对比基础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综合组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23例(42.6%)对比基础组48例(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综合组内结果:中药汤剂组与中药+中医外治法组在总有效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汤剂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共17例(60.7%)对比中药+中医外治法组6例(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情况:收集的120例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证候统计,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肺脾肾虚痰浊阻肺(41例),其次是肺脾肾虚痰热瘀肺(37例)、肺脾肾虚痰热壅肺(14例)。结论:中医药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对比基础组,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机械通气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痰培养阳性率更高,且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