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原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niu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原发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 PBL)是一种原发于乳腺的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罕见。PBL约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1],约70%以上的PBL都来源于B细胞系[2],结外淋巴瘤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不同部位结外淋巴瘤的发病率和预后均存在差异,本研究着重探讨PBL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BL发病的具体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异性均较差,组织学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PBL的金标准。PBL病理类型多样,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复发[3],一旦发生CNS累及,预后极差[4,5]。目的:分析乳腺原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PBL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理学诊断为PBL的患者18例,归纳、整理这1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同侧腋窝淋巴结累及、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有无B症状(发热、盗汗、近期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清β2 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治疗方案等因素对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乘积极限法(Kalpan-Meier法)对生存资料及预后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法)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检验水准a取0.05,即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例及临床表现: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94.4%),1例为男性(5.6%),中位发病年龄48岁(27~66岁),按照IPI评分的临床指标,60岁以下的患者16例(88.9%),60岁以上2例(11.1%)。双侧累及者1例(5.6%),右侧累及者9例(50%),左侧累及者8例(44.4%)。18例患者均以乳房无痛性肿物为首发症状,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累及者6例(33.3%),未累及者12例(66.7%);出现B症状者3例(16.7%),以盗汗为主,无B症状者15例(83.3%);无哺乳期、妊娠期发病者,无出现酒窝征、橘皮征、乳头内陷等乳腺癌典型特征者。肿瘤大小:18例患者共19个病灶(其中1例双侧发病患者),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5cm(3~12cm),8例(44.4%)病灶最大径<5cm,10例(55.5%)病灶最大径≥5cm。(2)病理类型及免疫组化:13例(72.2%)为DLBCL,1例(5.6%)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1例(5.6%)为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例(5.6%)为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2例(11.1%)为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zoneB-celllymphoma,MZBL)。在 13 例 DLBCL 患者中,非生发中心型(non-germinal center B-cell,Non-GCB)2 例(11.1%),生发中心型(germinal center B-cell,GCB)4 例(22.2%),活化型 4 例(22.2%),其余 3 例(16.7%)细胞起源不详。Ki67≥80%的患者8例(44.4%)。(3)临床分期及IPI评分:PBL的分期尚有争议,本研究参考Ann Arbor分期标准,同时结合Wiseman和Liao提出的PBL诊断标准,把PBL分为I E期、ⅡE期、Ⅳ期,IE期患者12例(66.7%%),ⅡE期患者5例(27.8%),Ⅳ期患者1例(5.6%)。IPI评分0~1分的患者14例(77.8%),2~4分的患者4 例(22.2%)。β2-MG 升高的患者 7 例(38.9%),8 例(44.4%)患者 LDH升高。(4)治疗方案及预后:1例(5.6%)患者单纯行病灶切除术治疗,2例(11.1%)患者接受单纯化疗治疗,手术+化疗9例(50%),化疗+放疗4例(22.2%),手术+放疗+化疗1例(5.6%),手术+放疗1例(5.6%);接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治疗5例(27.8%),接受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预防CNS复发治疗6例(33.3%)。1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2~110个月)。随访期间12例(66.7%)患者生存,6例(33.3%)患者死亡,13例在接受治疗后获得CR,3例获得PR,1例获得PD,1例PTCL患者在接受局部病灶切除联合R-CHOP治疗过程中出现同侧乳腺皮肤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2分(P=0.003)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指标与PBL的不良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PBL临床较为罕见,主要发生于女性,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术前诊断困难。DLBCL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手术对于PBL的意义更多在于获取病理取材,而不作为治疗手段,手术不能改善患者预后;(3)IPI评分(P=0.003)是PBL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PI评分≥2分的患者比IPI评分为0-1分的患者预后差。
其他文献
参加社区合唱团,退休老人当演员;  唱歌跳舞演节目,休闲!    这是今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在沈阳市606所社区演出的《三句半——606所社区建设好》中的一段,道出了我们退休老人快乐的晚年生活。  演出节目是退休干部王秀英导演、排练的,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王老师。王老师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大万莲社区、和泰社区组织文艺活动;去年她所在的606所社区成立合唱团,她就在自己社区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
“冬病夏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防病治病的原则,与“冬病夏治”相对应的还有”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与”夏病冬治”均源于《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防病治病原则。“夏病”是指在盛夏炎热季节容易发病或者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例如肠功能紊乱、手足癣、汗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冬治”指冬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夏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
“平谷鲜桃”个大、色艳、含糖量高、风味浓、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青睐,已成为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目前,平谷区的大桃面积、产量、品种和上市时间居全国区县级首位,拥有黄桃、白桃、蟠桃、油桃四大系列218个品种,其中培育、筛选出的40多个优新品种为主栽品种,早、中、晚熟搭配,从3月底至11月底均有鲜桃销售。下面是平谷区主栽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今年您是否能够一一品尝呢?    平谷大久保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