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既往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定性归纳,构建针灸治疗各种中医偏颇体质最佳干预措施的优化方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获取针灸干预中医偏颇体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拟定的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初步选出临床随机对照文献(RCT),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基本信息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依据改良JADAD量表选出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ADDIS软件比较入选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经过定量排序筛选出具有最佳疗效的干预措施,并根据有关的文献信息,定性归纳针灸的穴位选取、刺灸法操作过程,制定针灸干预各种中医偏颇体质的优化方案。结果:依据纳入研究RCT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治疗周期、结局指标等制定信息提取表,纳入143篇RCT文献的基本信息。结果显示,141篇文献的发表语言为中文,占99%;英文文献仅有2篇,作者均为中国人。97%的RCT作者单位是医院、大学或研究院所,仅有3%的RCT作者单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篇RCT(占25%)有基金资助,大部分是政府或单位的科研基金资助。80%RCT的样本量﹤100。84%RCT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入选的143篇RCT文献中,气虚质18篇,阳虚质54篇,阴虚质14篇,痰湿质29篇,湿热质4篇,血瘀质12篇,气郁质11篇,特禀质1篇。对纳入143篇RCT文献的方法质量评价后发现,所有RCT文献均提及随机化,随机方法正确的有79篇,占55.2%,其中53篇采用随机数字表,13篇采用密闭信封法,7篇采用电脑软件产生的随机号,4篇采用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38篇RCT文献提及隐蔽分组。只有12篇RCT文献提及盲法,其中对盲法详细描述的RCT文献仅8篇。为保证网状Meta分析的稳健性,选用改良后JADAD评分量表进一步筛选纳入的RCT文献,≧3分的RCT入选。选取《中医体质量表》作为网状Meta分析的疗效指标。最终纳入网状Meta分析的各体质RCT文献有65篇,其中:气虚质8篇,阳虚质24篇,阴虚质9篇,痰湿质9篇,湿热质3篇,血瘀质7篇,气郁质5篇。应用ADDIS软件对入选RCT研究的中医体质评分进行网状Meta分析定量排序,筛选出较好的体质干预措施,得出针灸干预各种偏颇体质评分改善优劣排序结果(选取排头三位干预措施):气虚质,长蛇灸>艾条温和灸+耳压>刺络+温针+针刺;阳虚质,温针+隔盐灸>针刺+温针>针刺+隔盐灸;阴虚质,刺络+拔罐+无烟艾柱贴灸>艾条温和灸>针刺+温针;痰湿质,长蛇灸或温针;血瘀质,针刺+隔盐灸>针刺+刺络+拔罐>推经+刺络;气郁质,针刺+调体选穴>针刺+温针>火针+针刺。并根据入选针灸干预各中医偏颇体质的网状Meta分析文献信息,选取频次较高的腧穴,定性归纳针灸的穴位选取、刺灸法操作过程,制定针灸干预各种中医偏颇体质的优化方案如下:气虚质:艾条温和灸神阙、关元、足三里,贴压王不留行籽在耳穴上(心、肺、肝、脾、肾、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阳虚质:隔盐灸神阙,温针灸关元、气海、肾俞、脾俞;阴虚质:在风门、肺俞刺络拔罐,然后将无烟艾柱贴灸风门、肺俞、膏肓;痰湿质:温针灸中脘、丰隆、足三里、太白;血瘀质:隔盐灸神阙,针刺膈俞、肝俞、太冲、三阴交;气郁质:针刺膻中、期门、太冲、肝俞、气海;湿热质、特禀质:暂缺。结论:纳入本研究的针灸干预中医偏颇体质RCT文献,经过评价后发现:普遍存在随机方法不清哳、没有进行隐蔽分组、未提及盲法、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及理由、缺少安全性评价及样本量估算等问题。致使研究的临床证据级别下降,从而在临床上影响医生选择干预措施。本研究应用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针灸方法治疗中医偏颇体质的疗效定量化研究,筛选临床疗效最佳的针灸干预措施,结合定性归纳细节,首次制定出针灸干预各种中医偏颇体质的优化方案,为“辨体针灸”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贯彻中医“治病求本”的宗旨,更好地发挥针灸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积极作用,全面保障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