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现代化工业国的必经之路,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是加快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经济社会不断从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化,提高现阶段消费需求以及助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城镇化建设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过程,它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而社会经济又必须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作为一种支撑力量对于城镇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以及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在吸纳就业、扩大城镇规模、改善人居环境、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城镇化质量提升和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因此,推进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随着我国进入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型发展时期,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换档转型的需要,传统的城镇化建设也已不再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应实现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发展高级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培育多元化产业体系等在推进城镇化由速度提升向质量转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四川省工业化进入由中前期向中后期过渡阶段,城镇化进程在产业支撑作用下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四川城镇化已经迈入了中期加速阶段。随着四川省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镇化在缩小城乡差距、拉动内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过分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镇人口增长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城市空间规划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建设过度行政化、人为化、新造城镇空心化、产业空洞化等,这都为健康有序的城镇化建设埋下了隐患。作为人口大省,四川省按照中央新型城镇化要求部署,实现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走一条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对确保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作用。而产业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以产业支撑为切入点透视四川的城镇化建设问题对于促进四川省城镇化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四川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从国内外两方面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其中国内背景包括全国和四川省两个层次。然后,分析本文研究可能会产生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接下来,界定研究区域范围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方法和逻辑框架,最后总结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文献综述、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文献综述分为四部分,分别对前人关于城镇化定义、城镇化质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产业支撑城镇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研判,以厘清研究脉络,了解当前最新研究动态。同时,还在基本理论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释了本文研究产业支撑城镇化建设时应用的基本理论并对启示进行总结。最后,文章在实践经验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城镇化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在对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为四川省在产业支撑下实现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第三章,四川省城镇化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首先,将在产业推动下城镇化的发展历史进程分为五个阶段,分时、分段梳理四川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其次,在分析城镇化发展现状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任务和的发展要求,将城镇化分为水平和质量两个维度。其中,在分析城镇化质量时,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城乡协调等6个方面构建27个指标对质量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在分析四川省产业发展现状时,将三次产业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以发现四川省产业发展所处的水平和特征。
  第四章,四川省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撑效果研究。本章以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城镇化质量评价为基础,用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四川省各细分行业分别对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支撑效果,通过分析当前不同产业对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支撑效果的差别,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四川省城镇化由速度向质量转型推进过程中产业如何选择提供指导思路。
  第五章,四川省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支撑问题分析。首先,采用国际上通用的NU比法计算得出目前四川省整体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水平、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较弱的结论。其次,为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分析,文章进一步以五大经济区为对象,对各市(州)和五大经济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效果进行测度,发现各市之间、各经济区之间产业对城镇化支撑作用的空间差距明显。最后,文章以此分析为基础,分别从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两方面梳理五大经济区产业发展基础以及产业支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后文四川省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产业如何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奠定基础。
  第六章,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四川省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本章在结合前文中的理论分析、经验总结、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四川省各地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以产业支撑四川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结合四川产业规划与城镇规划、经济转型发展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提出产业支撑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及发展路径。其次,通过研究总结当前四川推进城镇化中产业支撑的政策措施,为后文中对策的选择提供方向性指导。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充分发挥各经济区的比较优势,具体提出以产业为支撑推进四川省各经济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表现在研究视角上。结合当前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常态”发展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文章选取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欠发达的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探究产业支撑下四川省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问题;同时,本文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置于统一分析框架下,在对城镇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时,从水平(速度)和质量两个角度进行剖析,更全面地把握城镇化内涵。在研究产业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时,通过细化三次产业内各行业来评价支撑效果,使分析结果更具体化、分析结论更具针对性。其次,表现在分析方法上。文章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中运用实证分析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均方差法定量对城镇化质量及其构成指标进行评价;采用灰色关联法分别分析三次产业各细分行业对四川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支撑效果;采用国际上通用的NU比法分析比较四川省区域产业支撑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由于本文属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文章最终希望能够体现区域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学科特点,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促进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可能的研究经验,同时为西南地区其他省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选择合理的产业支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腐败分子对抗的手段也在逐步“升级”,这表明中国反腐败斗争尚未取得彻底胜利,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为了研究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影响因素,本研究首先筛选了大量中国十八大以来的腐败案例,归纳整理了100个腐败案例信息要素,采集了信息要素1800项,深入剖析了影响公职人员腐败洗钱行为的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环境因素和财富因素;其次,对所采集的影响因素相
学位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这个新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宏伟目标,是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引,为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方向。目前,基层乡镇法治建设仍然比较滞后,法治机制构建不够完善,群众法治意识薄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法治中国建设的因素。法治乡镇创建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必须与本地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坚持依法维权等方面工作统筹推进。如果在某个方面
学位
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公共舆论的本质是一种民意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的利益诉求。一项政策是否合理、科学、公平必然会被公众所关注并产生褒贬不一的评价,这些评价对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信息网络时代,公共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地方政府如何回应和管理公共舆论,从而调整公共政策成了一个难题。难题的解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公共舆论视野下的
学位
现阶段中国水环境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污水处理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的一环,通过截留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以达到不污染水体环境的目的。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目前对污水处理行业重视程度逐年加强,对该行业的投资建设也是逐年增加。改革开放后,中国将社会资本引入包括污水处理行业的各个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的建设模式,以缓解财政压
本文是以广东省龙川县旅游业发展中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龙川县作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政府机构改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调整龙川县产业结构,提高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龙川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品类齐全,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关联度高,能够直接带动住宿、娱乐、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乘数远高于其他产业,因此,近年来,龙川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期通过旅
学位
生态文明是自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工业文明时代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粗放式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环境公共服务基本上长期偏向城市供给,而农村的环境公共服务供给长期滞后。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政策倾斜力度,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如期
受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遭受重创,世界经济整体陷入衰退。尽管外部环境受限,在中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完善营商环境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位。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财税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对后疫情时代企业全球
铁性氧化物结构稳定、性能卓越、应用广泛,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其灵活多样的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使其具备突出的掺杂容忍度,不仅可以在特定格位进行离子掺杂以实现对其结构对称、能带分布以及自旋排布等特性的调控,还可以将其与其他材料固溶或复合,通过弹性相互作用使多种自由度之间相互耦合,从而诱发材料的多功能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性能优化,铁性氧化物在低功耗高密度逻辑存储器、自旋电子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贫困一直都是各国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末的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为2017年末的3.1%。但是,我国脱贫攻坚仍然面临着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县,作为国家平衡农村与城市发展的最合适单元,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当前我国高铁网络正不断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建设,我国高铁的生产制造技术和高铁运营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领先地位。高铁作为一种已经兴起并正在大面积铺开的“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发展和区域协调的新因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分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