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原始思维能力的制约,先民们在洪涝、雷电等灾害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对水的依赖、畏惧与自我保护的生命意识,使得先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水崇拜的原始信仰。在水生万物观念的作用下,先民们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周边的水相联系——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先民们的喜怒哀乐,成了情感的寄托。万物有灵观念下的水崇拜,便与早期文学样式诗歌走向了融合。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第二,回顾了学术史上对先秦涉水诗歌的整理、研究情况。第三,总结归纳了先秦涉水诗歌的价值和意义。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先秦涉水诗歌文献的辑录。首先,本文认同杨慎、沈德潜、桂馥、杜文澜、逯钦立、赵逵夫、周秉高、王辉斌、刘立志等学者的观点,将先秦时期的歌、诗、谣、谚都纳入考察的视野。其次,文献来源主要包括比较可信的产生于战国晚期以前的传世文献以及近年来的出土文献;第三,广采勤收,多闻阙疑,审慎考辨诗中异文。最后,在综合闻一多、钟敬文、褚斌杰等学者关于诗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先秦涉水诗歌分为仪礼诗、时政诗、婚恋诗并按此顺序进行辑录。第三部分,是对先秦涉水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本部分共有三节,分别探讨了在万物有灵原始水崇拜信仰作用下先民们在祭祀、时政、婚恋方面的活动。第一节分析了先民们祭祀神灵、先祖先公的活动。文章分析指出,早期的祈神求雨行为是先民们在对水的依赖、恐惧双重意识作用下的祭祀活动。第二节分析了先民们对圣君贤臣、昏君佞臣的品评活动。先民们认为水具有神秘的力量,遂以水为比兴对象创作了数量可观的歌功颂德、讽喻君臣的时政诗。第三节分析了早期先民们的婚恋生活——先民们大多在与水有关的环境中表达爱慕之情,或以涉水场景来表现始乱终弃的哀叹。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封建政府之所以制定相关政策干预先民们的婚恋生活,亦与水崇拜原始思维有关。第四部分,是对先秦涉水诗歌价值的论析,本部分共有三节。第一节论述了先秦涉水诗歌的文学价值。先秦涉水诗歌描写了相当数量的涉水景物,初具后世山水诗模山范水的雏形。尽管诗中的这些涉水景物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喜爱。第二节论述了先秦涉水诗歌的文化价值。文章分析指出,水崇拜的早期对象是水体本身,后期逐渐发展为水神以及兼具神性的先公先祖。第三节论述了先秦涉水诗歌的科学价值。首先,分析了诗歌的农田水利价值。诗中有数量可观的关于先民农田灌溉的记载,灌溉方式主要有引水灌田、引泉溉田两种。其次,分析了早期的交通水利价值。诗中有大量关于先民利用“舟楫之利”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早期水上交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先秦涉水诗歌中还记载了先民们的早期海上实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造船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大型运河以及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网,更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加速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语。概述了辑录先秦涉水诗歌文献的价值及意义,揭示了涉水诗歌对学术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