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通过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发挥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穷人的积极性,以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对穷人的救助。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小额信贷的试点,至今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小额信贷业务作为金融创新的成果,在缓解贫困和增加农户收入方面发挥过显著效果。但与小额信贷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已融入主流金融体系的趋势相比,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落后程度令人惊讶,普遍存在规模小、不稳定、缺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仅能作为金融扶贫的一个方面,己经成为金融改革的薄弱环节。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制度以及各地区的差异,不能照搬国际小额信贷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必要对农户小额信贷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补充、丰富和完善小额信贷的内容,以便使小额信贷为市场竞争中的农户生存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在介绍农村小额信贷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的问题,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以泰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等分析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并总结国际上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经验及其对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启示,最后提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