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范围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有许多农村部落,它们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并被城市所包围,但其在土地权属、户籍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维持农村模式,这些地区被统称为“城中村”。“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城中村”形成初期,它对于城市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在经济、民生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显现并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已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城中村”改造问题,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研究重庆市“城中村”改造问题,本文以南岸区二塘片区6个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城中村”现状及改造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城中村”在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就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等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部分,首先对文中涉及的“城中村”、拆迁安置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开展本研究遵循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协调论、城市化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进行了概述,最后,就“城中村”的形成与不良影响、“城中村”的改造模式等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介绍了南岸区二塘片区的“城中村”现状及其改造情况;第四部分包括第四、五两章内容,是本文的重点,首先根据前文部分总结归纳出研究区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面临改造缺乏相应政策支撑、房屋安置补偿标准大大偏离市场价格、改造资金筹集困难、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降低以及就业困难等五大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笔者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不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方式的确定未能与市场经济接轨、融资渠道单一、被征地居民自身能力不足以及相关预案措施不完善四大方面,并对这些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针对南岸区二塘片区的“城中村”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调整补偿安置标准以保障“城中村”居民利益、拓宽融资渠道以保证资金到位、完善扶持政策及提升居民自身能力以切实解决居民就业等措施及政策建议;第五部分即第六章是对文章研究内容的归纳总结,提出了政策是主导、安置保障是关键、资金是后盾等结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今后进一步开展“城中村”改造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