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天气条件下驾驶人跟车行为特性及车载预警方案研究

来源 :北方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尾事故是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驾驶行为不当是追尾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天气环境对驾驶人的驾驶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分析驾驶人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避撞行为有助于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追尾避撞预警系统对驾驶人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预警内容以及发布预警的时机在不同天气环境下的功效性仍有待商榷。本文首先对追尾事故成因及驾驶人做出避撞反应决策的依据,即车辆运行状态和视觉感知刺激进行理论分析。接着获取晴、雨天气下的自然驾驶跟车数据,提取基于车辆运行状态和视觉感知刺激的反应决策变量后利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分析驾驶行为差异及反应决策变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并基于视觉感知刺激的反应决策变量设计在不同时机发布语音预警的预警方案。然后引入雾天、雨天作为不利天气因素建立驾驶模拟跟车试验,基于试验数据提取关键变量并分析驾驶行为差异及预警功效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外界因素和预警对追尾碰撞风险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追尾事故预测模型,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驾驶人对试验内容真实性及预警功效性的主观感受。在不利天气对驾驶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发现,基于视觉感知变化刺激的反应决策变量与反应时间密切相关;驾驶人在雨天环境保持的车头时距随降雨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在大雨、浓雾天气下驾驶人会保持较小的车头时距,且驾驶人的制动过程更为激烈,发生碰撞的风险更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浓雾天气对驾驶能力的干扰性更强。在对语音预警功效性的研究中发现,预警有效的降低了雨天、雾天环境下的追尾事故发生率;在三种环境下,预警均缩短了驾驶人的减速反应时间;预警使驾驶人在雾天有更长的时间制动,从而使雾天下的制动过程更为平缓;驾驶人在雾天、雨天环境下的最小车头时距有所增加,但在晴天环境效果并不明显;有预警作用时驾驶人追尾碰撞风险为高风险的概率降低了40%。在对预警发布时机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发布预警时刻紧急程度的提高,驾驶人的减速反应时间、最小车头时距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减速度则是呈上升趋势;紧急程度较低时发布的语音预警使驾驶人追尾碰撞风险为高风险的概率更低;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追尾事故预测模型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正>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报告关于教育的相关论述集中体现在第五部分,将教育、科技、人才综合部署,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论断。此外,报告在其他部分的论述中也有涉及教育的内容
期刊
Ka/W等大气传播窗口频段在探测雷达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但其双频共口径集成的天线方案却均为反射面等高剖面形式。为进一步扩展Ka/W等频段天线共口径后的适用场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双频段模式复合平面波导结构,并基于此设计了一款堆叠式连续横向长缝(CTS)天线,实现Ka/W双频共口径平面化工作。首先复合平面波导在Ka/W频段分别呈现出慢波传输特性和虚数特征阻抗截止效应,虚数阻抗波导与低频CTS相结合,避免了
对常用接骨板材料的性能做了分析对比,并对目前临床投入使用的金属、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接骨板进行了评价,着重介绍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以及炭/炭复合材料接骨板。与其它材料相比,炭/炭复合材料与人体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在结构、弹性模量、孔隙度和密度上均与人骨接近。作为新一代生物医用材料,随着炭/炭复合材料编织技术和制备工艺的提高,炭/炭复合材料接骨板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甲醛是室内空气污染物中的典型代表,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甲醛在装修后的室内可长时间散发并可能导致室内空气甲醛浓度持续超标。如何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有效地净化、去除室内空气中甲醛,是近年来从事室内空气质量保障的学者和工程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光催化净化技术能源消耗少、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在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和有机污染物净化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1972年日本学者Fujishima
就岩土工程专业而言,构建以多元协同平台及项目为载体的研究生“学―研”教学创新模式亟待解决。文章分析了该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阐明师“教”生“学”的师生关系到师生共研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研究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前沿并进的课程内容部署及“学―研”理论的课程实践等相互融合的教学设计,探索研究生从“学”到“研”的角色转换、自主探究的模仿创新实践及教学策略。由此,在“导―学―研”的框架下有效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村民,吸引村民回归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村民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形成了乡村“脱域”。经历“脱域”酝酿期、萌芽期、发展期以及稳定期四个阶段,导致中国乡村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剖析深层次原因,主要受到乡村生活环境的推力、城市经济驱动的拉力、制度安排的动态调节力的影响,造成了村民缺位乡村发展的生成性困境。为突破这一困境,可从市场驱动、文化培育、制度支撑以及技术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逐步积淀和构筑了一系列彰显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凝聚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品格,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不同时期呈现和倡导不同的典型精神特质,但也拥有着连贯的思想内核,存在着一以贯之的理念内涵。从精神内涵关键词,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
为探索成本控制下以艺术介入提升道路照明安全的路径,以习水产城大道照明设计为例,运用驾驶人视觉注意理论,根据道路空间围合场景、道路长度阈限,研究路侧灯杆色彩对驾驶员视疲劳的影响;研究发光二极管(LED)灯箱对雾天行车视觉诱导性、行人防侵犯安全和位置辨识的影响及道路照明方式、光源色温及显色指数对雾间夜间行车安全的影响;基于节能要求,提出全亮(上半夜)、深夜、雾天昼间、雾天深夜4种工作模式;项目建成后,
从周围环境中提取视觉信息对人类活动中至关重要。然而,某些复杂环境会严重破坏视觉信息的正常提取。大气污染如烟雾、雾霾、灰尘等干扰导致视觉信息正常提取受限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上述模糊场景下采集的图像不仅严重影响了计算机视觉任务的执行,人类自身的安全甚至会因为能见度的缺乏而受到威胁——比如雾天中无法清楚探查前方道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样增加了雾天环境下目标检测研究的必要性。图像去雾在
文中从非线性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在宽带接收机中虚假信号的产生和对接收模块的影响,并设计一种双频段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同时工作在S频段和X频段,发射大信号和接收小信号同时存在。为了避免S频段发射大信号对X频段接收小信号的影响,忽略单一频段收发子模块的详细设计,从分机的角度阐述在同时存在大小信号的条件下如何设计可以提高模块的隔离度。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独立的电源供电和结构分腔,在一个模块内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