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银行(BOC)国际化研究——(1915-1937)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34604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银行国际化受到学界与商界的共同关注。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由来已久,迄今已达九十余年。回顾总结近代中行国际化历程,对于后来者借鉴经验,开拓海外之路,甚为必要。本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研究了近代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过程,国际化原因及实现基础,对近代中行国际化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缺憾进行归纳分析,最后提出有益于现代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银行在1915—1937年间国际化发展的全过程,并将其分为初步发展、缓慢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详细论述了近代中国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即中国银行国际化是促进国际贸易、提升银行效率、管理者行为及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只有国际化动机并不必然带来国际化的实现,仍需充足的实力。而中国银行自身资本信誉、战略转变及较好的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等,共同形成了中国银行国际化实现的基础与条件。据此,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行国际化取得良好成效。中行外汇业务,尤其侨汇业务发展较好,打破了外国银行垄断中国外汇市场的局面,海外分支机构也得以建立。中行国际化模式以跨国联盟和新建设立为主,相继在伦敦、大阪、新加坡和纽约建立分支机构,代理行众多,他们共同组成中国银行海外金融网络。但是,成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缺憾,外部不利环境和中行内部等诸多因素共同阻碍了中国银行国际化发展,其国际化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农村师资力量的强弱,特别是教师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教育工作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师人
5月14日,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在China Print 2013上举行了光华EP106高速多色胶印机新品发布仪式。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范捷先生,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皋嵘女士,上海电气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斯雄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  光华EP106高速多色胶印机具有新型下摆式递纸及防扇形扩张系统,采用预变形技术,能实现18000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但是目前农地产权制度的效应出现了边际递减,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其改革思路,笔者立足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如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位
4月29日,香港印艺学会30周年会庆暨第16届就职盛典举行,两岸三地近400位印刷精英参加活动,共同庆祝。4月30日,香港印艺学会还特别举办了两岸三地“印刷未来之趋势”论坛。  论坛上,国际知名行业专家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校长谢颙丞、财团法人印刷工业技术研究中心董事长陈政雄、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台湾中华印刷科技学会理事长黄义盛和海内外知名印刷学者王强教授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共议印刷产业的
设想过么,在客厅的大沙发里躺着,从大屏幕高清平板电视中观看从书房电脑下载的电影,将是一种怎样的快感?忙于加班而错过的精彩球赛被电脑智能同步录放又是何等便捷过瘾?这是一个关乎生活方式的变革、一场由概念到产品的实践、一种活在当下体验未来快感的口号,它在中国大地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  没有人怀疑数字家庭能带来的梦幻生活体验,只是大部分的中国人都会担心它的价格。同样值得忧虑的还有目前令人发指的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