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采自长岛海域的司氏盖蛇尾(Stegophiura sladeni)作为原材料,分析了其营养成分,并提取了其中的活性物质多糖,对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司氏盖蛇尾多糖的分离纯化进行了探索,然后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在对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中,采用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两种方法,结果表明,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0℃,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40min,提取次数4次,料水比1:15。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司氏盖蛇尾粗多糖进行除蛋白实验,木瓜蛋白酶浓度450 U/mL,酶解时间1 h,酶解温度60℃,此时脱蛋白效果最好,蛋白脱除率为42.36%,多糖保留率为86.26%。实验结果表明,酶-TCA法联用是脱除司氏盖蛇尾中粗多糖中蛋白质最为有效的方法。  采用水提法浸提法得到司氏盖蛇尾多糖,将粗司氏盖蛇尾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再纯化,得到纯化的SP40-1,SP40-2, SP60-1,SP60-2,SP60-3,SP80-1六种多糖。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所得的司氏盖蛇尾多糖进行基本的理化性质鉴定,包括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硫酸基团测定、碘碘化钾反应等。  通过测定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为:司氏盖蛇尾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司氏盖蛇尾多糖对 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采用滤纸片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来测定司氏盖蛇尾多糖的对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cocus aureus)、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青霉(Penicillium glauc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司氏盖蛇尾多糖对除青霉外的三种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啤酒酵母菌,但是效果仍低于阳性对照25%,对青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司氏盖蛇尾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主要通过MTT法检测,多糖对SH-SY5Y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系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大分子多糖抗肿瘤作用强于小分子多糖;中性多糖的抗肿瘤活性明显,而酸性多糖的细胞毒活性不明显;醇沉浓度低的多糖抑制效果强于醇沉浓度高的多糖。
其他文献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黄蛋白的前体,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激活雌激素受体来合成。卵生脊椎动物的卵可以储蓄大量的卵黄,
本文以米氏凯伦藻、小球藻两种海洋微藻为材料,优化了米氏凯伦藻多糖的制备工艺,经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微藻多糖,并对微藻多糖进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对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比较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闪式破碎提取法、闪式破碎结合蛋白酶水解法对米氏凯伦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选择闪式破碎结合酶解方法提取多糖,优选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确定米氏凯伦藻多糖酶解较优的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40℃、酶解p
在田汉、王蒙、邓拓、杨献珍、李锐、盂超等蒙冤受届时,刘少奇理解和同情他们,曾尽力为他们主持公道。  刘少奇一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理解和爱护知识分子。多年来,作为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他经常要求全党正确对待和团结知识分子,并身体力行,尽心竭力为知识分子干部排忧解难,主持公道。笔者曾有较长时间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的秘书,少奇同志的许多指示都是通过安子文执行的,因而我得以知道这方面的
中层鱼主要是指栖息于海洋中层(200–1000 m)的小型游泳生物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资源量极高。昼夜垂直迁移(Diel vertical migration,DVM)习性是中层鱼最显著的生态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