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我们的命脉,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寻常百姓生活都离不开土地,土地登记的根本目的是对权利的公示,土地登记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的运用,在分析各国土地登记制度、土地登记机关、土地登记赔偿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工作实际层面分析我国土地登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目前我国土地登记管理工作正向依法有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在相对人登记意识、土地登记流程管理、土地登记机构、土地登记管理制度、土地登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对人登记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其办证意识不足、节省相关交易税费、拖延办理造成的。审核方式低效表现在一方面是审核手段单一,另一方面是部门协作有待加强。登记机构不统一不仅增加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成本,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现行的土地登记赔偿的渠道仍有待拓宽。土地登记代理中存在着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现象。证书防伪功能弱化,造假呈网络化趋势,我国土地登记信息查询系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分析土地登记管理存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应加大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行政服务大厅便民措施,强化申请制度,提升土地登记意识。提升技术支撑手段,经验与技术并用,推进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土地登记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强化风险教育,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做好事先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加快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整合职能优势,建立房地统一的登记机关。探索建立土地登记管理职业责任保险。通过完善约束、年审、退出机制,规范土地登记代理制度。加强对证书管理的同时,提升证书防伪技术的应用,严肃查处制、售假证书的行为。对符合法定程序的资料查询加大查询力度的同时,做好保密工作,防止资料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