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定义的变化与翻译研究的转向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对翻译认识的改变,翻译研究也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转向。从当代翻译研究学术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学界对翻译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讨论翻译的性质、作用以及译者的策略等,较少有学者把翻译的定义同翻译研究的转向联系起来,从翻译定义的转变出发,讨论翻译研究的转向。   在翻译研究领域,由于学者的研究旨趣和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在一定的时期内,学者都自觉地将某一翻译的定义作为研究取向,即被一些科学共同体共同认可了的范式下进行研究。翻译的定义通过对翻译的基本属性进行描述和诠释,确定了研究翻译时讨论翻译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构成了翻译研究的核心、基础部分。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以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为理论基础,讨论翻译定义的变化与翻译研究的转向之间的关系。论文选取了翻译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学者对翻译的定义来进行分析,同时,把当代翻译研究最主要的两个转向以及最新的转向趋势归入三个范式(语言学研究范式,文化研究范式,社会和心理研究范式)中来进行讨论。   通过仔细分析,本文认为:翻译定义的变化与翻译研究的转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翻译定义的范围决定了翻译研究的范围,翻译定义的不断扩展也使得翻译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扩大的翻译研究范围导致了新的翻译研究转向的发生。而翻译研究的转向又带来对翻译的新认识。总之,新的定义引起新的转向,新的转向又孕育了下一个新的定义。在定义和转向的相互作用下,翻译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国家间的商务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在加入WTO之后,与世界经济接轨。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众多高校
作为汉藏语系的一个分支,羌语有其独特的特点。羌语包括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南部方言以桃坪话为代表。北部方言以麻窝话为代表,它在羌语的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据记载,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认为是20世纪坚决捍卫天主教的作家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因患红斑狼疮而短暂的一生中,奥康纳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慧血》(1952)和《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