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IPO审核节奏的放缓,企业融资紧张的问题再度受到重视。因此作为融资渠道之一的分拆上市——再度得到市场的关注。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不够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措施还不到位,主板市场对于分拆上市尚存在着诸多限制。因此国内主板上市公司为实现分拆目的,往往借道其他国家或地区。但随着近几年沪深两市发展逐渐成熟,国内分拆上市的条件越发成熟,基于主板公司国内的分拆上市能有效缓解企业目前的融资困难,因此研究国内分拆上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兴通讯分拆国民技术、康恩贝分拆佐力药业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明确界定本文的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关于分拆路径、分拆效果和关联交易的相关文献,并对分拆背后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关系和关联交易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其次,对于两次不同的分拆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将国民技术和佐力药业的整个股权流转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家子公司各自分拆上市之后的市场表现、企业价值变化,并通过设立模型,建立指标体系,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因子分析法研究子公司分拆之后长期的财务绩效,并与分拆之前各自的财务绩效进行比较。最终发现佐力药业分拆上市之后,在财务绩效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企业价值和长期市场表现都有明显的提升。而国民技术在分拆上市之后,其财务绩效、企业价值、市场表现等方面均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和动因理论视角针对佐力药业和国民技术分拆上市之后的表现差异进行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价值链视角,由于国民技术与母公司之间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关系,且分拆之前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而由关联交易所引起的“控股股东要现金,上市公司要业绩”现象,使得国民技术上市之后随着母公司股权的转让,业绩也呈现迅速下滑的趋势;(2)基于动因理论视角,国民技术被分拆上市主要基于市场时机假设,目的是为了通过出售获得股权溢价;佐力药业被分拆上市主要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假设,目的是为了关闭内部资本市场,解决负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