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质量检测中定位核自动识别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印刷行业的快速发展,印刷企业对于产品成本及产品质量的控制愈加重视,自动化印刷品表面质量检测成为印刷行业检测的主要方式。在检测前,工人们通常会采集一幅合格样品的图像作为模板,检测时将实时采集得到的样本图像与模板图像进行配准和对比分析,以判断样品是否存在缺陷。为了保证配准的准确性,通常会在模板图像中划定一个显著且唯一的区域用来辅助定位,这个区域称为定位核。传统的定位核选取方式为人工选取,这样的选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受先验知识影响,不同的人选取的定位核也不尽相同,定位核的选取没有明确的标准,选取质量因人而异;其次,给操作工做定位核相关图像领域的培训,无形中会增加整套自动化检测系统的使用成本。本文以电子产品标签为研究对象,对定位核的自动获取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果,具体如下:(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模拟工业现场环境拍摄电子产品标签图像,建立样本库,为后面的实验分析提供样本。(2)给出定位核的定义及选取准则,同时设计了一种标签图像定位核备选区域提取方法。首先,基于最大稳定极值区域算法得到连通域,进而从区域面积、方差、宽高比、边界距离四方面建立条件筛选模型,滤除不适合做定位核的区域。然后,设计邻近区域合并准则,合并邻近区域,保证区域内图形的完整性。最后,将不同区域的梯度内积和作为相似度量值,标记相似区域并剔除,输出定位核备选区域。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简洁有效,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机械系统固有误差的影响。(3)在研究最优定位核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最优定位核的提取方法。首先,设计并提取表征最优定位核的区域特征。接下来,基于局部异常因子设计最优定位核判定准则,结合输入的两个区域特征得到最优定位核。最后,将得到的最优定位核,应用到检测系统中测试定位核有效性及配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所提取出的最优定位核能够代替人工选取,同时耗时低,可靠性高。
其他文献
Media-based Modulation(MBM)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空间复用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在发射机通过廉价元器件改变发射天线周围的射频特性,从而改变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信道状态,使
本文研究了动态频谱共享系统中的主动型频谱切换机制和基于时变信道模型的多业务传输及其OPNET仿真的实现。认知无线电利用智能频谱管理技术——允许未授权用户暂时地接入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人们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因特网,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并通过微博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这就对无线通信提出了高速率和高移动性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抑
宽带电力线通信(BPL)是一种利用电力线传输信息的高速电力线通信技术。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及人们对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要求的不断提高,宽带电力线通信由
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发射功率与带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容量,从而在LTE/LTE-A系统及其他一些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用户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接入,能够提
通过部署中继节点,LTE-A小区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吞吐量和覆盖范围,但也引入了除基站到用户(BS-UE)以外的其它链路,使得将小区间干扰扩展到小区内,加剧系统干扰。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无线定位技术尤其室内定位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由于室内的环境比室外更加复杂,在室内会有比如障碍物、反射、衍射、多径效应
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分集技术能够明显降低无线信道衰落的影响,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特别在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方面。但是这种技术受制于移动终端制造水平,可能无法内置多个天
同轴电缆宽带接入网技术(HINOC,HIghperformanceNetworkOverCoax)是“三网融合”方案中光纤用户到家庭用户之间的传输解决方案。该技术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提出,利用有线电视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入多出)可以在不增加带宽的条件下成倍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因此第四代移动通信将MIMO技术作为一种关键技术,而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