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西省部分本科教师教育机构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fl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类课程是教师教育机构“师范性”的特色课程,但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评价,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职业课、必修课沦为摆设课、“逼修课”。作者认为,尽管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非常多,但从事课程教学的实践者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基于这种逻辑思路,本研究从实证调查出发,选取江西省部分木科教师教育机构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队伍建设的相关策略。 本文认为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离教育部2005年建设目标相差较远;科研中功利色彩浓重,缺乏合作精神;青年教师责任感不强,滥用评价权,学术道德失范时有发生;课堂教学缺乏热情,教学效果评价不高;继续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有效性;教师缺乏基础教育实践经历,教学、科研、继续教育又偏离基础教育,难于承担“师范”功能。导致队伍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因素有课程设置重学科专业,轻师范性使教师价值缺位;学科地位模糊,教师行政隶属条块分割;学校管理层不够重视以及评价机制不尽科学使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师资队伍建没要在构建反思实践型教师成长观的基础上,革除“暴发户心态”,力惩学术行为不端,提高教师依法执教意识,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选拔、培养机制。同时机构管理层要更新教师管理理念、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实行灵活的职务聘任制、加强聘后管理,整合机构内部教育类课程师资、加强机构间资源共享等,实现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的管理制度创新。机构还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教育科学推广教授”职位,鼓励教师加强科研合作精神,走进基础教育课堂,从而实现教育类课程师资队伍的使命。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地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
本文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温州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室主任和体育主管领导的调查,针对温州市高校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师资队伍进行详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温州高校体育实践课类型呈多元化趋势,并选项课内容与社会上体育活动接轨;但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以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2.温州高校体育场馆人均面积室外超出国家标
1994年,竞技健美操被纳入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所属项目。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健美操的双人项目和三人项目被列为了表演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健美操仍将是表演项目。目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