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货贸易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方式之一,本文的研究主题——“泰国大米换中国高铁”,正是这一贸易形式的具体表现。泰国农产品生产发达而高新技术生产落后,因此常用农产品交换国外高新技术,但从泰国历次易货贸易的结果来看,这一贸易形式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本文通过SWOT方法对泰国大米交换中国高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对内部贸易优劣势进行分析时,本文主要是从中泰两国各自比较优势以及国际贸易的多方需求进行归纳总结,而在外部机遇及挑战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宏观以及国际贸易局势层面进行归纳总结。本文认为,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突出,中国市场也是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高铁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含量较高,而泰国铁路发展落后,急需进行改进升级,因此从中泰各自比较优势来看,中泰之间大米换高铁有一定的条件基础和相互需要。但是中泰之间铁轨规格的差异,导致中泰铁路建设成本较高,而泰国不稳定的政治局势也给中泰铁路建设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易货贸易本身的弊端,特别是货币价值缺失,交易不透明等问题,叠加农产品生产的周期不够稳定等因素,对易货贸易带来极大的不便,从根本上制约了泰国大米交换中国高铁的可行性。本文进一步结合泰国历史上的易货贸易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泰国大米交换中国高铁虽然都是各自比较优势的应用,能够为彼此带来一定的贸易收益,但受制于贸易形式的制约,特别是泰国国内局势的不稳定以及农产品生产产量的波动,导致这一贸易模式可行性较低。同时,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易货贸易中引入货币机制,往往能够更好的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泰国大米换中国高铁的大方向是可行,但需要增加货币交易机制,通过大米—货币—高铁的形式,签订高铁生产协议以及大米采购补充协议,能够更好地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