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游牧人口定居的机制、模式和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huyue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属于青藏高原中部牧区与东北部农林区的过渡地带,西邻青海省,南接四川省,东部逐渐向陇南过渡,北连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全区以山地和高原地貌为主,与祁连山地一起构成甘肃省境内两个海拔最高的部分,草原是其主要的自然资源。依托优势资源,以游牧方式从事的畜牧业成为甘南的产业主导。在渔猎文明时期,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思想观念依旧的情形下,游牧方式本身的弱质性不断暴露,其存在的外在条件正在消失,游牧向定居变迁成为历史的必然。就生态环境承载力而言,无论是从因子承载力来看,还是从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来看,较之以前,甘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降低,可持续发展阈值范围不断缩小,如果继续发展游牧畜牧业,甘南的草地生态环境系统将面临崩溃。基于这种状况,1986年甘南启动了关乎牧民千秋万代的大工程——游牧人口定居,游牧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是与定居项目的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实地调研表明,游牧人口定居项目应当因时因地选择完善的机制体系做保证,这一机制体系由动力、运行、稳定、效益等四大机制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互为基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其中,若有一个或几个机制不完善,定居工程的进程都会受阻,草地生态功能加速劣变的现状将难以扭转。本文依据甘南生态功能系统分区、草地类型及其功能价值、草地利用现状、现有生态保护措施等,提出并论证了游牧人口定居的不同模式:在草畜矛盾极为尖锐的生态脆弱区引导游牧人口进行完全定居;在自然条件差异大,生态退化较轻的地区鼓励采用半定居模式;在农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草地出现一定程度退化的牧区和退化严重的高海拔牧区实施混合定居。在完善的机制体系作用下,通过采用适宜的定居模式,作为一项保障性安居工程,游牧人口定居项目将凸现积极效应,表现在生活、生产、社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通过长期的实践,这些效应已有初步展现。需要强调的是,效应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并以合力的形式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甘南游牧人口定居项目实施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如再社会化问题、寺院经济问题、定居牧民的社会关系、思想认识问题等,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手术部位感染已成为全球医院控制与预防的重要项目,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作为一种风险分析方法在设计、制造中用以预防、避免差错的应用
阅读能力是指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并将书面语转换为有意义的言语和心理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的研究是心理学最早关注且持续已久的热点课题之一,也是智力残疾儿童阅读研究中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天”是人间道德的价值本原,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钢铁企业要摆脱困境、做大做强,并购重组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在完成并购后,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载体的信息系统的整合成
在《古典诗律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的基础上,从诗歌的声律和韵律两个角度出发,对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全部诗歌作详尽的格律分析,可归纳、整理出古诗的格律结构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粪乳铁蛋白水平,研究粪乳铁蛋白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消化科和肠道门诊共177份新鲜粪便标本,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静止期 UC 17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及其它常用理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s-VCAM-1与其它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检测量子痫前期患者s-VCAM-1
混沌理论是目前非线性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面,已经渗透到诸多学科和工程领域。随着电力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其非线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混沌运行行为,表现为无规
环氧树脂涂料是涂料的一个重要品种,因其优异的性能(耐化学性、附着力、耐腐蚀等)在涂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其固化过程中产生高度交联,使分子链间活动能力小,因而脆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对COPD病人和正常查体志愿者肺容积改变进行功能-影像对照研究,应用低剂量MSCT对51例受试者进行容积扫描,探讨MSCT评估全肺及单肺容积的可行性;探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