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良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戏剧形式之生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guog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戏剧形式,是依托戏曲改良的背景,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殆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才得以生成的。在这个渐进演化的历程中,出现了多种戏剧形式,既有早期的文明新戏、时装剧、高潮期的五四戏剧,又有中兴时期的爱美剧与国剧,以及30年代以来的抗战剧和国防剧。形式的渐进更替,既是中国戏剧不断生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又是戏剧这种舶来品不断本土化的过程。在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从陈季同的《中国人的戏剧》、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陈独秀的《论戏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到“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的诸多论争,再到当代学者董健、陈白尘、田本相等的著述,戏剧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一极而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可以说,理解了戏曲是如何向现代戏剧形式转化的,也就理解了民族话剧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戏剧形式的流变作出客观的、历史的叙述。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戏曲和后来居上的“舶来品”话剧,在当代仍然充满活力,并且拥有较多的观众,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较长时间以来,研究者大都把戏曲和戏剧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形式进行独立的探讨和研究,却很少将戏曲和戏剧放在同一视域,进行相关的比较研究,亦未能对戏曲向戏剧转化的嬗变过程作出具体阐述分析。笔者试图以客观的史料,回归历史现场,以期找到新的戏剧形式萌生的历史脉络,并发掘出戏曲在现代戏剧形式形成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独特作用。与此同时,笔者亦希望戏剧对戏曲所施加的影响,以阐明戏曲与戏剧之间所存在的复杂而又深刻的内在联系。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了戏曲改良与戏剧形式生成的历史语境,晚清社会的政治危机为戏曲改良的发生提供了契机,新阶层的出现以及城市文化的兴起为戏剧形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就这样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由戏曲向戏剧的转化终于不期而至。第二章主要梳理分析晚清戏曲改良的发生背景和历史过程,只有了解古典戏曲的源流和体系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改良的原因,也才能对整个戏曲改良的发生过程有深刻的洞察、对戏曲改良的不彻底有明确的体会,从而寻找到五四文学革命中“戏剧热”的发生缘由。第三章分析了五四戏剧成熟和完善的社会文化动因及艺术表现形态,晚清戏曲改良之后,五四时期又掀起戏剧改良的高潮,在渐进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晚清戏曲改良遗留的弊端,渐趋完备,音乐等戏剧的主要形式因素,也有了较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现代戏剧已然诞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良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弊端,为其后戏剧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一系列难解的瓶颈性问题。第四章对五四之后戏剧改革的余绪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戏剧形式的探索并未终止,在历史的进程中,新的戏剧形式不断涌现。为了实现戏剧的中兴,爱美剧和国剧运动应运而生,给现代戏剧形式注入了源头活水。其后,戏剧为了声援抗战,戏剧也出现了“抗战剧”和“国防剧”相继受到广泛关注,它们遂而成为现代戏剧向当代戏剧转换的一种过渡形式。
其他文献
成本管理历来是企业生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作业成本法自提出应用以来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
介绍公益创业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通过对公益创业经典案例的介绍,总结公益创业的特点。对公益创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认为公益创业的推广可
近年来,随着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运输与物流体系的建设得到持续完善。伴随着铁路政企分开和货运组织改革的推进,我国铁路货运市场化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推出
当代桥梁技术的发展依靠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规模计算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桥梁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已经产生了不少的开源软件供研究者共享,相比商业软件,这些开源软件的
<正>下篇课堂语言(复述法、改写法、对话法、讨论法、辩论法)提到课堂语言,人们想到的一般是教师的课堂用语或教学语言。但如果我们把学生真正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我们就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我国的民俗旅游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各地纷纷推出了很多新的民俗旅游项目。1995年的“中国
简述了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性,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实现其经营目标,就必须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必须努力
译者对于翻译的多层面操控的主要原因在予译者的素养、志趣和思维定势。译者的操控现象在译本内容上有“豪杰译”和加注释法两种表现。从操控角度研究译者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
蔑视现象古已有之。在日本,关于“差别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先受到关注的是被歧视部落的问题,随后关于身体障害者和女性的歧视也逐渐受到瞩目。由此,日本历史上发生了
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是村容整治的基础环节,但由于管理责任主体长期缺失、治理设施严重缺乏,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