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地铁因其大容量、准时、快捷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居民日常出行的问题。但地铁作为地下工程具有结构复杂、耐火性差、人员集中、疏散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因此,加强对地铁火灾与人员疏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防止地铁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本文以火灾动力学理论、地铁火灾特性以及人员疏散等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Pyrosim+Pathfinder的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的研究思路。通过实地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模拟仿真等方法,以青岛市五四广场地铁站为研究背景,对地铁火灾人员疏散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五四广场地铁站实地调查,获知该地铁站概况和人员流动情况,确定了在人员流动量最高峰时该站应疏散人数为779,主要分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老人四类,比例分别占12.5%、34.3%、37.5%、15.7%。运用Pyrosim对五四广场地铁站进行了火灾仿真建模,主要对站台端部火灾及站台中间楼梯口火灾两种不同火源位置的工况进行研究,分析了温度、CO浓度和可见度等主要影响因素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并确定了各个关键疏散位置(楼梯1-6,出口A-E)及其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在工况一下,距离火源较近的楼梯4不适宜人员疏散,其他楼梯和出口均可人员疏散,其中楼梯2最为安全,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320s。在工况二下,楼梯6不适宜人员疏散,其他楼梯和出口均可人员疏散,其中楼梯4最为安全,可用安全疏散时间为185s。而各个出口对于人员疏散未有太大影响。运用Pathfinder对五四广场地铁站两种工况下的火灾进行了人员疏散模拟,分析了人员疏散过程、各出口利用率,得到了两种工况下各关键疏散位置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结果表明,在工况一下,除楼梯4外,其他楼梯和出口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均小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可以保证人员全部安全疏散。在工况二下,除楼梯6和楼梯2外,其他楼梯和出口的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均小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可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针对人员疏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范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损失的安全措施及人员应急疏散建议。上述研究成果,能为地铁火灾预防和人员疏散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科学减灾、防灾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