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革新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已经具有了较大规模,但在竞争力上与国际领先投资银行还存在差距,总体发展正在从做大向做强逐渐转变,盈利模式的改善,经营效率的提升,均步入了关键时期。 考虑我国A股上市证券公司的数量、收入及资产均已在证券公司总体中的占比较高,上市证券公司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选择以上市证券公司为例,从证券公司总体经营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人员效率和资本效率等多个角度分析证券公司的动态经营效率,以及静态经营效率和影响因素,总结了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演变的历史及其创新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我国证券公司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上特殊的投融资者状况,提出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本文对上市证券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实证分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动态DEA分析,采用2010-2014年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经营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第二层是用超DEA模型和TOBIT模型,对两种趋势下的证券公司静态经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种趋势是以2011年为样本的熊市,第二种趋势是以2014年为样本的牛市。该部分的分析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评价,以资本和人员的全要素经营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即以所有者权益和人员作为投入对经营效率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是分别对人员效率和资本效率进行评价,并采用TOBIT模型,分别以人员结构、资产结构对人员效率和资本效率进行了分析,即在超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检验了人力资源结构对人员效率的影响和资产结构对资本效率的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2010-2014年期间,我国证券公司的总体经营效率提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均呈现提升态势,但技术效率的提升幅度要显著高于规模效率的提升,技术进步对证券公司整体经营效率的改善贡献很大。在影响因素方面,熊市状态下证券公司人员的学历水平较高有助于当期人员效率的提升,且较高的资产风险水平有利于效率的提升;而牛市状态下的较高的财务杠杆和较高的资产风险水平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实证表明,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技术效率的提升,在于资源配比和结构安排的优化。 根据实证结果,海内外证券公司历史沿革中的宝贵经验和惨痛教训,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现状,本文提出了我国证券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即在有效监管和良好外部市场环境下,证券公司持续的盈利模式创新和经营管理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