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核心区别在于经济人所做出的前瞻性决定。在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预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管理公众这一预期,是实现物价稳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引导和管理市场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时,中国政府也应与时俱进,推出自己的通胀预期管理措施。而预期管理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知晓、秉承通货预期与真实通货膨胀的动态反应路径。预期理论经历了静态预期、外推型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前三类预期将预期视为经济体系的外生变量,且没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而理性预期作为一种均衡的概念,假定公众知晓一切的计量经济模型,任何时刻均可对经济系统做出无偏的估计。但是理性预期有如下缺陷:首先,公众对真实经济结构有完全认知,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强大到始终形成与真实经济一致的无偏结果,这明显与事实不符。其次,没有对公众的预期形成机制进行具体描述,而只注重对预期结果的一系列规定。最后,大部分理性预期模型都存在多重均衡解的问题,到底出现哪种均衡存在任意性。学习型预期放松了理性预期假设暗含的一系列严格的条件,认为公众的预期形成机制是从感知运转模型向实际运转模型的映射过程,可以避免理性预期模型存在的多重均衡解问题。基于此,本文于三个层面(理性预期多重均衡解、学习型预期形成机制及稳态条件、学习规则)系统地阐述了适应性学习预期理论,并据此测度中国学习型通胀预期,进一步地对学习型通货膨胀预期的特征进行分析与实证检验。在实证分析中,考虑央行货币政策的平滑倾向与通货膨胀滞后因素,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推导出公众通胀预期的学习规则,测度中国学习型通货膨胀预期,并结合韦达定理求解出学习规则的稳态值。进一步地,根据理性预期假设满足的无偏性、有效性及认知偏差为0且无自相关的三个性质,通过设置不同显著性水平,检验学习型通胀预期的近理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