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改变“以药养医”局面,我国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2017年1月,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按DRG付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推进DRG付费改革工作,主要包括逐步扩大按DRG付费范围、合理确定具体病种和收费标准、扎实做好按DRG付费衔接、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政策等四个方面。医改的方向是推行DRG付费,从医院层面讲,开展DRGs成本核算势在必行。DRGs成本核算是对出院患者在院期间为治疗某单病种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和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计算得出的诊疗成本。实践表明,DRGs成本核算在降低成本费用,优化诊疗流程的基础上,又可为政府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病种成本提供数据支持,促使其生成以成本为导向运行机制。因此,引入及加强DRGs核算方法是新医改形势下,特别是DRG付费方式改革情况下,医院深化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重头戏。本文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DRGs成本核算方法、应用过程、结果及建议几个角度梳理了国内关于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相关研究。进而发现存在DRGs相关概念混淆乱用,鲜少有学者对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流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先界定DRGs、DRG付费方式、DRGs支付标准、DRGs支付费用、DRGs成本核算概念,同时系统阐述作业成本法下公立医院DRGs成本核算基本流程,为案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紧接着,案例部分选取在云南省较早推行DRGs成本核算的A医院,通过介绍案例医院DRGs成本核算发展历程及推行办法,并选取阑尾炎病种,对其DRGs成本核算核算流程与成本构成展开研究。进一步得出,A医院推行DRGs成本核算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规范诊疗流程;控制成本结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指出,A医院存在因DRGs分组平台纳入的数据库区域差距,不利于数据比较分析;DRGs成本精细化管控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现实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公立医院开展DRGs成本核算,在产生科学翔实的项目成本、DRGs病组成本数据的基础上,使医疗投入最小化,降低医院成本消耗、规范诊疗行为;另一方面作业成本法作为DRGs成本核算的应用手段,针对国内公立医院,尤其是大综型医疗机构服务项目众多,间接成本较难分摊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各医院对开展及加强DRGs成本核算,笔者站在政府及医院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一领导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早日结束各医院自行摸索、各自为阵的局面,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由成本数据研究中心招标,遴选信息开发技术强的软件公司定制,实现数据的规范化等。此外,建议医院在进行病种作业链的梳理及作业的划分环节结合临床路径,借助标准规范诊疗流程,降低医疗投机行为,减少卫生资源浪费。DRG付费方式的推行迫使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DRGs成本核算,而对于之前从未接触DRGs成本核算的医疗机构,从何下手、如何下手成为一现实难题,改革工作举步维艰。因此,本研究以DRGs成本核算应用成熟的A医院为代表,通过分析总结其DRGs成本核算举措流程,旨在为各医疗机构推广实施DRGs成本核算,攻克该领域相关难题提供一定方法指导。同时,为政府推行DRGs付费方式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