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国内外学者普遍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把国外学者对该课题的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国内文献的综述主要从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然后界定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并提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金融抑制论、金融深化论、金融结构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等。接下来构建起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框架,按照国家统计局划分标准,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以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发展水平衡量金融发展的程度,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对以区域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增长水平的作用。发现股票市场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动性风险等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同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对比发现,三个区域在金融发展上存在着很大差距,这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不同的重要原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规范分析的基础。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采用2003年至2013年各区域面板数据,在借鉴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各区域上市公司数量与每百万人口的比值衡量股票市场发达程度,以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地区人均GDP的比值衡量银行体系的发达程度,把二者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出口额以及政府—般预算支出作为控制变量,运用Stata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区域人均GDP这一被解释变量进行解释,发现全国范围内金融发展各指标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各区域之间存在不同。其中,股票市场对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体系对东部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中西部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根据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在第五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为发挥股票市场的功能,应逐步完善股票市场,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改革与建设,建立中西部证券交易所,并且扩大市场规模和优化市场结构。第二,应该大力发展银行体系,加大对中西部信贷的投入,妥善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同时提高贷款的配置效率。第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